2025 年 10 月 13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哪些人生真相,是我們必須牢記在心的,以免忽略了那些至關重要的東西?世尊引用史詩中的一個例子來給我們一個重要的訊息。

經典上指示:人必須以誠實的手段只賺剛好足夠維持生活的錢,並用他剩下的時間和技能來為大眾謀福利。「義之財(Dharma-artha)」,透過正當的行為來賺取財富,那樣,人肯定會得到豐沛的神恩。在史詩摩訶婆羅多裡,般度五兄弟依法有資格分得一份祖先的遺產,可是他們同父異母的大伯,有100個兒子(考拉瓦兄弟們)的持國王,卻與他們對抗,他既無義也沒有神的恩典,所以,雖然他擁有大量財富、優勢的軍隊與更好的軍事技術和謀略,最終只能目睹他的王國覆滅!大多數人都像持國王一樣追求虛假而忽略真實;他們累積那些瑣屑的東西,忽略那些至關重要的東西;他們沒有體認到,死亡正無聲無息地跟在他們後面;他們沒有注意到時間的步調很快;他們不知道,人身、理智、社會、以及他承襲自社會的東西,給他帶來的機會,有多寶貴;他們不知道,同樣的神性火花,照亮他的所有思、言、行,也在促動宇宙中所有眾生。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3年3月24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10 月 12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何道德對個人、對社會如此重要?世尊,我們慈愛的主,今天清楚地為我們解釋。

每個男孩女孩都務必要學習和實踐基本的道德原理,以便讓其真正本性綻放出來。他們的主要義務,是去認出他們每一個人內在都有神性。在過去,學生們會向知識女神薩拉斯瓦蒂祈禱,好讓自己變得善、真、外表甜美。行為漂亮才是漂亮。有真和善,自然會有美。能控制感官,遵守為人所接受的紀律準則,乃是有教養的人的標誌。在人生的朝聖旅途中,人要以某些道德原理來指引他的行為舉止,這些道德原理稱為Niti。Niti這個字是從‘nita’這個字衍生而來,它的意思是「適當的、對的、正確的」。正確的行為是成就人生最高狀態的康莊大道。當人或社會或國家的道德衰微時,那個人、社會或國家就面臨毀滅。失去道德甚至會導致整個文明的毀滅,那是歷經好多世紀建立起來的。人們因沒有道德而毀滅。道德是人類的生命氣息。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6年8月21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10 月 11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如何活在快樂中並親近神?世尊今天慈愛地為我們設下道路。

淨化你的各個意識工具,獻身於服務,以便弱化我執的力量,強化一體意識,並培養持名和禪定的修持,以便上升至神的境界——這些是次第、步驟,藉由它們,你可以獲得極樂並安住於其中。盡可能明智而投入地從事你的職責,但要把這些行動當成是拜神,而把那些行動的果實、成果交由神的旨意、祂的恩典、祂的慈悲去決定。若結果不如預期,心裡不要受影響。根本不要預期,就讓祂來決定!祂給你時間、空間、肇因、材料、構想、技術、機會、運氣,而你自己所做的,只有一點點。所以為什麼要認為自己是行動者、是為者?盡你的職責,當成是真心的修行!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3年3月24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10 月 10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何要控制我們的執著愛戀?如何控制?世尊今天慈愛地解釋並指引我們。

瞋怒、失去明辨力,原因何在?就在於執戀!是的,你也許執戀你的妻子和兒女,但是要讓它保持在一個極限內。不但要限制你的執戀,還要限制其持續時間。你的持家生涯只有到50歲。到了60歲時,你必須進入Vanaprastha(後持家階段,持家階段結束後的階段),你應該拉斷與妻子和子女的緊密關係,卸下所有責任。70歲是Sanyasa (出家人)階段,完全捨離。今日的人,不但沒有培養這種「捨」的精神,反而至死都拒絕捨棄那些執戀。這樣的人,其下場只有地獄。盡可能幫助你的家人和其他人,對每個人盡你的職責。同時記住,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受其個人的業障所支配。每個人都要對自己負責。不要養成執戀,那是悲傷的根本肇因。
-夏日涼雨 1995 年 5 月 25 日

2025 年 10 月 9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如何有和平與繁榮並造福我們的國家?世尊今天提醒我們。

今天我們看到世界上的騷動,因為人們忘記了「真語」。Satyam Bruyat, Priyam Bruyat, Na Bruyat Satyam Apriyam (說真話,說悅耳的話,不說不悅耳的話)。唯有「真語」和道德能讓世界和平與繁榮。Satyam vada; Dharmam Chara(言必真,行必義)。此乃印度文化最重要的原則。一旦你培養出真語和義,內在和平和愛自然隨之而來。義(道德)是印度文化的頭,真語是其腳。然而今天人們斬掉了我們文化的頭和腳,而緊抱著財富和欲望的軀幹。少了頭和腳,光是軀幹有什麼用?人們在奮力保衛國家,如果你保護並實踐真語和義(道德),則它們會反過來保衛這個國家!你無需特別花功夫來保衛國家,保護真語和義(道德)就夠了。整個世界都以這兩個原理為基礎。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3年4月14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10 月 8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人生是追求快樂,要如何避免痛苦呢?世尊昨天解釋薩埵性之路,今天祂解釋另外兩條路並重申哪一種是最好的。

講過薩埵性方式之後,接著,第二種體驗極樂的方式是Rajasika(激性)方式。在初期階段,這條路像甘露,但到後來,它就淪為痛苦,因為那種快樂是透過感官從外物得到的。那種愉悅感很快就會顯得不真實、虛假、令人精疲力竭。這個過程一旦開始,就拖拖拉拉,沒完沒了,讓人不得休息。結果當事人變得太過虛弱,無法追求Dharma(義,道德), Artha(興旺發達), kama(滿足願望), Moksha(了脫生死)這傳統人生四大目標。他的理智、想像力、直覺都瘸了,他甚至會失去人性。今日,盲目追求外物的感官享樂導致的就是這種災難。最後來講Tamasika path(惰性之路),喜歡過這種生活的人對世界上的問題漠不關心,他們以睡覺虛度人生,從怠惰和黑闇中得到快樂。在這三條追求極樂的路之中,人必須採納薩埵性之路,不論有多艱辛、不論任何損失、痛苦、憂慮和花多少功夫。他必須明心見性,體驗到「道」,並安住在極樂中。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1年4月5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10 月 7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我們一生無休無止地追求快樂,我們該走哪條路呢?世尊今天提到抵達快樂的三條路並解釋其中一條。

人們以各種方式來努力得到Ananda(極樂),Ananda是快樂的頂點,是快樂的化身。追求者各依其本性,以三種不同的方法來追求它——Satvika, Rajasika, Tamasika(薩埵性、激性、惰性)。Satvika途逕在初期階段是苦的,開花結果時則如瓊漿。它包含緊緊地管制感官、管制腦的活動、管制行動。這很難成就,但是隨著練習而有進步後,快樂增加,極樂之境抵達了。不經一番艱辛,哪能達到這種目標?經典有云:「Na sukhat labhyate sukham.——快樂無法經由快樂得到」。快樂只能經由痛苦來得到。愉悅只是兩次痛苦之間的一段時間。欲成就正面而永恆的薩埵性快樂,必須迎接試煉、損失、痛苦。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1年4月5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10 月 6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哪一種欲望是我們都要培養的?如何做到?世尊今天清楚地指引我們。

無數世代以來,印度透過靈性教導來確保各個國家的和平與安全,她本身就是一個靈性美德的榜樣,「願三千大千世界悉得喜樂」是許多世紀以來從吠陀經迴響的祈禱文,並達及全世界。從前的先知、帝王、學者和女性奉獻其生命來解決人類面臨的基本問題並促進世界的繁榮,他們以犧牲奉獻為己任、為歸宿。由於世風日下,自私自利的心態污染了人的思、言、行!他的行動反映出,人和事必須去追求、去愛,因為他們對他有用。這只是自私的愛的另一個例子。人受欲望促使而動,他做規劃來獲得他想要的東西。人生是一個播下欲望的種子然後等待收成的過程。那些欲望不能是為了私人的進展,而必須是為了全人類的和平、快樂、繁榮。唯有這樣,前述的吠陀禱文才能被實現。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2年10月27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10 月 5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有哪兩條路是可以用來了解造物者並與祂合一?世尊今天以兩位偉大修行人為例來解釋。

就像維未卡難陀(辨喜)和納格.摩訶薩亞(Vivekananda 和 Nag Mahasaya。兩人都是偉大聖人Ramakrishna Paramahamsa至尊天鵝羅摩克里希那的弟子)一樣,人要渴望知道萬有背後的造物主、木偶背後的操縱者。納格.摩訶薩亞從Dashoham(我是神的僕人)的心態來開始,他縮小自己,小到能夠扭動身體而掙脫逃離妄見的枷鎖,進入永恆的「道」。而維未卡難陀則從Soham (我是祂)開始,他讓自己變得浩瀚無垠,從而掙脫枷鎖而與至高主宰真理合一。當你得到那種般若智慧,了悟自己的真如實相與宇宙背後的「道」一而不二時,幻象就影響不了你了。蒼蠅會停在所有東西上,好的、腐敗的,就是不會停在火上,因為它會被燒死。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5年10月04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10 月 4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什麼要孝敬母親,世尊予以解釋,好讓我們真心真意敬拜聖母。

一個人自己的母親是杜爾嘉、喇希彌、薩拉斯瓦蒂(Durga, Lakshmi, Saraswati)三位女神的合體,她提供我們能量、財富和智能。她時時希望我們人生有進步。在史詩摩訶婆羅多中,般度五兄弟那麼親近克里希那,服侍祂,而使他們的人生活得值得,那不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功德或苦行,那是因為他們的母親貢蒂(Kunti)對他們的愛所帶給他們的鴻運。即使在他們必須居住在森林裏或那棟蠟屋裏那段期間,她也時時和他們在一起並為他們的福祉祈禱。般度五子也回饋她的愛,那就是他們取得最終勝利的原因。在史詩羅摩衍那裏,喇希瑪那能與哥哥羅摩一起住在森林並無休無止的服侍祂,也全是因為他母親蘇蜜特拉的祝福,她告訴兒子,少了羅摩,阿幽德亞就像一片森林,而羅摩住的森林實在就是他的阿幽德亞。就是因為母親衷心的祝福,喇希瑪那才能在森林度過十四年,甚至不吃不睡。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8年10月14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10 月 3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什麼樣的沉思能逐漸引導我們走向永久的內在平靜?世尊今天用一個簡單的事實來提醒我們。

任何人花個幾分鐘的時間來探討一下,就能說服自己,自己不是色身,只是拖著身體,像蝸牛帶著外殼當自己的家一樣;他也不是眼、耳、舌;他也不是心念或智能,因為他指稱它們為「我的心念不在其中」等等,表示他和他的心念是分開的;「我的智能不靈光了」表示他有別于他的智能。他是見證者;死去的是身體;他繼續存活;他投胎轉世。身體的美只不過是健康問題而已。發燒個幾天或拉肚子幾天,就能讓天使變成在田裡嚇鳥的稻草人。「瘋狂」有一天會突襲一個天才,使他講出來的話變成沒有智能的蠢話。當心念發狂時,眼睛會看到奇怪的幻象,耳朵會聽到怪異的幻音。唯有當人發現那不變的究竟基礎時,他才能得到永久的內在平靜。在那之前,他也得在這變化無常的世界,在快樂和悲傷之間來回搖擺。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5年10月4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10 月 2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在這十勝節之際,我們能下什麼決心來改進自己?世尊透過祂的訊息清楚地表達祂的期望。

各位愛的化身!在這個神聖的十勝節,發個誓,拋棄抽煙、喝酒、吃葷食等惡習。許多人不了解這些惡習造成的邪惡效果。抽煙的人如果在一塊白手帕上吐口氣,他會發現手帕上有黃色斑點,這是疾病的徵兆,抽煙導致癌症。喝酒是一種阿修羅素質,它使你喝醉,忘記了自己。吃葷食也是一種壞品質,人的身體就是肉做的,何來需要吃鳥獸的肉?你應該只吃神聖的食物,這樣你才會有神聖的情感。欲有神聖的想法和行為,神聖的食物是必須的。連毗濕摩這樣的高貴靈魂都因不神聖的食物而吃苦頭,臨終前躺在箭形成的床上56天。欲有神聖的情感,除了吃神聖的食物之外,你還要有神聖的目光,不要惡眼瞧人,不要說人壞話,不要聽壞的東西,不要懷有惡念,不要從事惡行,不要傷害任何人。除此以外,不需要做別的事來改善自己了。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8年10月1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10 月 1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在像是九夜節這種節慶期間,我們聆聽學者和偉大信徒的演講,從這些開示裡,我們要將哪些東西吸收、內化?世尊今天慈愛地提醒我們。

學者們在吠陀學會研討會所做的開示,只是一種提醒,它們要能燃起聽眾的思惟過程,那樣,那些開示才算是有益處。事實上,關於上帝、人、大自然、等等的真理,是如此簡單,幾分鐘靜靜的沉思,便能對任何普通智力的人揭示這個真理。誰都會承認,凡是會變易的東西皆非真理,真理必須在過去、現在、未來都是真理。這個世界和大自然的所有東西都隨時有可能會變——建立起來或毀掉、發展演變或產生突變、流動或潰爛、生長或死亡,那它怎可能是真實不虛?那些主觀的情感、態度、衝動、信仰、本能、直覺——這些也在變,它們這一刻令人愉快,下一刻令人不愉快。同樣的東西,一下受歡迎,一下令人討厭。瘧疾使甜的東西變成苦的;黃疸把所有東西都變成黃色。所以,一定有某種穩定而永恆的東西作背景、基礎,讓這些變化無常的景象藉以顯現。表象是虛幻的,實相是永恆的。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5年10月4日的神聖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