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5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沉思主的最佳地點和時間為何?我們敬愛的薄伽梵今天仁慈地提醒我們。

沉思於無所不在的上主,安住於其中,這種修行,沒有時間或地點的限制。做這件事沒有什麼神聖地點或特殊時間。心念在哪兒沉醉於對道的冥思,該處就是聖地!每當它這樣做時,那一刻就是吉祥時刻!要隨時隨地冥想主。這就是為什麼之前就已經宣布過,「無需在固定的時間或地點冥想神。何時何地心念渴望這樣做,當時和該地就是時間和地點 - Na kala niyamo yatra, na deshasya sthalasya cha Yatrasya ramate chittam, tatra dhyanena kevalam’。這世界可以透過那些受過訓練的靈魂而欣欣向榮,這些靈魂心地純潔,代表「世上的鹽」。為了促進世界的福祉,從此刻起,人人都應該祈禱這些偉大靈魂的降臨,應該努力讓自己值得受到偉人的祝福,應該努力忘記一天的苦難!
- 第 73 章,聖愛流泉Prema Vahini。

2025 年 4 月 24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在薄伽梵離開肉身紀念日這個莊嚴的日子,我們應該祈禱什麼以及如何進行祈禱?今天,薄伽梵親自慈愛地提醒我們!

讓愛充滿你們的心,讓愛成為你們一切活動的指導原則。心中有愛,你就不需要擔心任何事。神將時時與你同在、在你心中、在你周圍,並在各方面照顧你。當你說「克里希那,我要跟隨你」時,這意味著克里希那與你是分離的。你有可能會迷路。因此,你應該祈禱:「克里希那,請時時與我同在。」事實上,祂一直在你內部,若你深入探究,你就會體驗到這個真理。遠離祂是不可能的。許多信徒宣稱:「神啊,我在你內,我與你同在,我為你而存在。」他們像鸚鵡一樣重複這些話,但並不是從內心深處說出來的。事實上,神從未與你分開來過。全心全意地向祂祈禱,堅信祂永遠在你內部、與你同在、在你上方、在你下方、在你四周。如果你向神獻上這樣的禱告,祂一定會讓你重生!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5年4月13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4 月 23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在我們準備過Aradhana日(阿梵達離開肉身紀念日)之際,我們應該準備好獻上什麼東西給薄伽梵呢?我們鍾愛的主今天親自提醒我們祂的話!

我呼籲所有在生死輪迴中受苦的人頂禮膜拜古魯(上師)的足!宣告自己降臨的古魯再次降臨,為皈依祂的人負起重擔!這是我向人類傳達的第一個訊息。 「Manasa bhajare.」 ——「在心中敬拜!」我不需要你的鮮花、花環、水果——那些花個一兩毛錢就能得到的東西;它們並非真正是你的!給我一些屬於你的東西,一些乾淨、帶有美德和純真的香水,香氣四溢,用懺悔的淚水洗過的東西!你們帶花環和水果來當作秀的物品,以展示你們的虔誠;比較貧窮的信徒買不起這些東西,而遭受羞辱,並感到無助而難過;他們無法像你一樣以盛大的方式展示他們的虔誠。供奉上主於你的心中,並獻給祂你行動的果實以及你內心思想和情感的花朵。那是我最喜歡的崇拜,是我最欣賞的虔誠奉愛!
- Vijayadashami十勝節,1953

2025 年 4 月 22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我們真的有必要向什麼都不缺的神獻上任何祭品嗎?今天,薄伽梵非常仁慈地向我們解釋。

神從不向任何人要求任何東西。但當人們全心全意地給予祂時,祂會千倍地回報他們。你知道庫切拉的故事,他一貧如洗,只帶了一把乾米當伴手禮,克里希那便賜予他終生富足。魯克米尼女神(Rukmini Devi,克里希那的大皇后) 僅獻給克里希那一片聖羅勒(Tulasi) 葉子就贏得了祂的心。因此,每當神接受任何人的任何東西時,祂都會給予無盡的回報。這就是為什麼有句話說 Patram Pushpam Phalam Toyam——一片葉子、一朵花、一個水果或一些水,至少要獻這些給神。為什麼?只有做出奉獻,我們才有資格得到。如果你去銀行並且光是要他們把你的錢給你,他們不會把錢給你,儘管你完全有權取錢。你需要填寫提款單並簽名,這樣你才能索取你的錢。因此,為了得到,你必須先給一些東西。這是神聖的定律。就算它很微小或不重要,也必須獻給神。
- 夏日涼雨,1995 年 5 月 28 日。

2025 年 4 月 21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臣服交託之路上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如何克服?今天,薄伽梵清楚而慈愛地指點我們。

臣服交託之路上最大的障礙是 ahankara(我執)和 mamakara(我所,「我的」),它是累世以來就存在於你個性中的東西,隨著累世的經歷,它的觸角伸得越來越深。只有靠明辨和捨離,這兩種清潔劑,才能將其去除。巴克提 (Bhakti,虔誠奉愛) 是洗去這些累世污垢的水,而japam、dhyanam、yoga(念誦神名、禪定和瑜伽)的肥皂有助於更快、更有效地去除污垢。緩慢而穩定,一步一腳印的人必將贏得這場比賽;步行是最安全的旅行方式,儘管它可能被認為很慢。快的旅行方法意謂災難;越快的方法,其災難風險越大。感覺有多餓就吃多少,因為吃多了身體會失調。因此,修行要一步一步進行,確保一步到位後再踏出下一步。不要進一步退兩步。但是,如果沒有信心,第一步也會不穩。因此,要培養信心。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56年8月1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4 月 20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像耶穌基督這樣的大師在這個世界上扮演什麼角色?在這個神聖的復活節星期天,薄伽梵慈愛地提醒我們,以便我們可以從祂的生涯中學到東西!

從人性走向神性是人類注定的命運。在這段朝聖之旅中,他必然會遇到各種障礙和考驗。為了照亮道路並幫助他克服這些困難,聖賢、先知、開悟的靈魂、神性人物和神的化身都誕生為人,他們走在受苦受難的人們和迷失方向或誤入沙漠的求道者中間,領導他們進入信心和勇氣。某些人物就是為此而生,並為此度過一生。他們可以被稱為 karana-janmas,因為他們為了 karana(原因、目的)而誕生( janma)。當然,有許多求道者藉由虔誠、奉獻和自律的生活,而得以一睹那無所不在的全知全能者能,他們滿足於自己贏得的極樂。另外一些人則出去與那些超越常規的人分享這種極樂;他們引領,並因此受到祝福。他們教導世人:多樣性是一種幻象,一體性才是實相。耶穌是一位 karana-janma,一位帶天命的大師,他的使命是在人心中恢復愛、慈善布施和慈悲。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8年12月25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4 月 19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什麼雖然我們賺得了財富,生活舒適,卻似乎缺乏內心的平靜?今天,薄伽梵為我們做了診斷。

從前,有一位富人決定去朝聖,為了避免攜帶過多行李造成麻煩,他只把必需品綁在床墊裡就上路了。正如俗話所說,“少些行李,多些舒適,讓旅行更愉快”,他可以方便地遊覽所有朝聖聖地,如喀什、馬圖拉、布林達梵等。白天,他參觀了許多寺廟,在寺廟中敬拜各種神的美麗神像,在聖河中沐浴,並從事各種功德活動。這樣過了一整天,晚上他累了,就睡倒在自己的床上。但他卻一整夜沒闔眼。儘管他在身體層次上做出了高尚的行為,但他內心並未平靜下來,原因何在?原因是他帶來的床有大量臭蟲,由於這些臭蟲的叮咬,他晚上根本無法入睡。當今人類的狀況也是如此,從物質層面來說,他累積了許多舒適和便利,看起來相當幸福。但他內心卻隱藏著一些臭蟲,亦即那些壞品質、惡念和邪惡動機,摧毀了他的平靜。只要他容許負面情感和想法的存在,他就得不到平靜。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6年6月24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4 月 18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耶穌基督收到的最後信息是什麼?他最後向追隨者傳達的涵義隱晦而深邃的訊息為何?今天是耶穌受難日的莊嚴時刻,薄伽梵慈愛地提醒我們!

當釘子被釘入耶穌的身體,將他釘在十字架上時,耶穌聽到天父的聲音說:「我親愛的兒子,眾生一體,要一視同仁。」於是他懇求那些把他釘十字架的人得到寬恕,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耶穌為了人類犧牲了自己。聖誕頌歌、蠟燭、閱讀聖經和表演耶穌誕生時的事件都不足以慶祝耶穌的誕生。耶穌說,「最後的晚餐」中吃的麵包是他的肉,而酒是他的血。他的意思是,所有有血有肉的生命都應被視為他自己,不應區分朋友或敵人,我們或他們。每個人都是他的身體,靠著麵包維持生命;每個眾生血管裡流淌的每一滴血都是他的,被酒注入的活力所活化,也就是說,人人都是神,都應該被敬為神!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8年12月25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4 月 17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什麼世俗生活的經歷對求道者來說很重要?今天,薄伽梵慈愛地用相關的例子清晰的解釋!

Bhakti 和 shraddha(虔誠奉愛和信心)是兩支槳,有了它們,你就可以划船渡過輪迴的大海。孩子晚上就寢時對媽媽說:「媽媽!我餓了就叫醒我。」母親回答說:「不需要,你的飢餓會自動叫醒你。」同樣,當你對上帝有飢餓感時,它本身就會激活你並讓你尋找你需要的食物。上帝給你飢餓感,並供給你食物;祂給你疾病,並栽培你所需的專治特效藥。你的職責是讓自己獲得適當的飢餓感和正確的疾病並使用適當的食物或藥物!人必須被套上世俗生活的牛軛並被打破;這就是訓練,它會教導我們這個世界是虛幻的;再多的講道也不會讓你相信它是一條蛇,除非你實際經歷過。去觸摸火並感受被燒到的感覺;沒有什麼能像它那樣教你避免被火燒到。除非你觸摸它,否則你只會感覺到它的光。它既是光又是熱;正如這個世界既真實又虛假,也就是說,是虛幻的。
- Mahashivaratri摩訶希瓦之夜,1955。

2025 年 4 月 16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什麼儘管科學和教育不斷進步,人類卻不斷倒退?今天,薄伽梵對我們清楚地解釋,以便我們能夠努力改正我們的方式。

當今世界在科學和世俗知識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在道德和人性方面卻在倒退,原因何在?原因在於現代人的自私和自利。如今,無論人們從事什麼工作,都是出於自私的動機。他的一切思想和行動都是出於私利。事實上,他已經成為自私的傀儡。他用自私的眼光看待一切。事實上,他被自私的枷鎖所束縛。當他將自己的人生動機從自私自利轉變為社會福利時,他就會體驗到教育的真諦。因此,人必須擺脫自私和自利,讓心中充滿對社會福祉和進步的崇高思想。他應該這樣地以神聖的情感淨化自己的心靈,抑制心念的不穩定。無論你以純潔的心、堅定的心念和無私的態度從事什麼工作,它都會在你的靈性旅程中帶領你走向勝利之路。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6年6月24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4 月 15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正確的態度為何?今天,薄伽梵慈愛地解釋並啟發我們。

藉由經歷世間的種種打擊,你從「死」走向「生」,從「疾病」走向「健康」。這個世界是人類的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嬰兒(智慧)經過尋覓的痛苦而誕生。痛苦是值得的;它們顯示新生命的誕生。從 ashanti(不平靜),你得到 prashanti(絕對的平靜),從 prashanti 得到 prakanti(明亮的靈性啟迪),從 prakanti 得到 Paramjyoti(至高無上的神聖光芒)。就如晝夜交替,這個一再重複發生的快樂與悲傷。晝夜是孿生姊妹,兩者都是增加土壤肥沃、活化生命所必需,它們就像夏天和冬天。有人問我:「巴巴!讓這個夏天不要那麼熱吧!」但是,在炎熱的夏天,大地會從太陽吸收所需的能量,這樣當雨水來臨時,她就能有豐富的收成。「寒冷」和「炎熱」都在上帝的計劃中,你需要的只是了解這一點並視兩者皆有其價值。
- Vijayadashami十勝節,1953。

2025 年 4 月 14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什麼是真正的薩桑(Satsang,益友,善知識)?為什麼它很重要?薄伽梵今天親切而清晰地向我們解釋。

上帝不是像冷氣機那樣的外部裝置或便利設施。祂是 Antaryamin——內在指揮者、內在實相、這整個可見世界所賴以建立的無形基礎。祂就像木頭中潛藏的火原理,將一塊木頭與另一塊木頭用力摩擦,就能讓它顯現出來。產生的熱在火中燒掉了木材! Satsang(薩桑,與善知識為伍)讓你與其他本性相似的靈魂(個體)相遇,並造成那種接觸,使其顯現出內在之火。 Satsang 意為與 Sat 相遇,此Sat 就是在頌揚上帝是Sat-Chit-Ananda(有—識—極樂)時所說的Sat。 Sat 是「存有,有,真實不虛,真如」,即宇宙的根本實相。要對準這個真如,這個你內在的 Sat,這個Satya(實相)。妄心,由於沒有看到光,而將mitya(虛幻)加諸Sathya之上。靠著安住於那個Sat,火焰被點燃,光明破曉,黑暗遁走,Jnana-bhaskara(般若智慧的太陽)升起。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9年5月10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4 月 13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要使我們的修行成功,需要什麼?薄伽梵今天非常慈愛地指點我們,以便我們在靈性努力上取得成功。

下面如果有堅硬的岩石,就必須鑽得更深才能開採出地下常年純淨的水。地下土壤越鬆軟,就越快成功。讓你的心變得柔軟,那樣修行就會快速成功。說話溫柔、悅耳,只談論神──這就是軟化下層土壤的程序。培養慈悲心、同情心,從事服務,理解貧窮、疾病、憂傷和絕望造成的痛苦;分擔他人的淚水和歡樂。這就是讓心軟化的方法,能幫助修行成功。薩桑(satsang,與善知識往來)就像暢飲清澈的純水。杜桑(Dussang)—-與邪惡、不虔誠、不純潔的人為伍-—有如大口喝海裡的鹽水,無論加多少糖都無法讓人可以暢飲!它會讓人更渴。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9年5月10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4 月 12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什麼我們無法發揮內在的全部潛能?薄伽梵親切地解釋並激勵我們!

人只要有決心,就能觸及天空,征服世界。但今天的人逐漸在失去這種力量,原因為何?他逐漸在失去對感官的掌控。越重感官享樂,壽命越短。今天的人正在失去他的身體力量,從而徹底摧毀他的內在力量。欲長生不死,永保青春,感官的力量就應該透過控制它們來培養。不應執著於身體。人如果一方面失去了對感官的控制,另一方面又養成了對身體的執著,那麼他的處境會怎麼樣呢?此兩者可以比喻為裝滿水的壺有兩個漏洞,在這樣的壺裡裝滿水,水都流光了。同樣,我們的心壺也充滿了甘露般的神恩,人要培養其心,然而他不但沒有寬容和同情心,他對壺鑽了洞,結果他的壽命縮短了,在這有限的壽命裡,他能做什麼善事?他要如何為社會謀福利?上天賦予的力量,應該藉由Satsangam(善友)、Satpravartana(良好行為)和Seva(服務)來恰當的運用,這樣你的力量才能提升。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0年10月2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4 月 11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神賜給我們一件在靈性旅程中取得進步的重要工具,那是什麼?薄伽梵今天親切地向我們解釋。

身體是神的寺廟;祂住在心裡; buddhi(理智)是那個神壇上點燃的燈;而每一陣透過感官之窗吹進來的風都會影響燈的火焰,使其光線變暗,甚至有可能將其熄滅。所以,關上窗戶,不要讓它們開在那裡去接受物體的可怕吸引。讓理智保持鋒利,這樣它就能像鑽石一樣切割心念,將其轉化為閃閃發光,而不是成為暗淡的小石頭。明辨(nityanityavastuviveka,辨別何為永恆,何為暫時)是讓靈修進步的一件重要工具。人的推理能力必須被用來辨別有限與無限、暫時與永恆,這是它合理的用途。商羯羅阿闍梨將他關於不二論原理的著作命名為“Viveka Chudamani”(明辨智慧的寶珠),因為他要強調viveka(明辨)對於了悟生命的短暫和整個宇宙的一體性的價值。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5年10月2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4 月 10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斯瓦米一再說:「愛是神,要活在愛中」。我們如何培養這種愛呢?薄伽梵今天親自慈愛地指點我們!

透過以下兩種方法來培養純潔的愛心: 1、別人的缺點,無論多大,都視之為微不足道,可以忽略。自己的缺點,無論多麼微不足道、可以忽略,都看成是很大的,並為之感到難過、懺悔。這樣,你就可以避免養成更大的短處和缺點,並培養出兄弟情誼和寬容的氣度。 2. 無論你做什麼事,自己或與他人,都要記得,神無所不在,祂看到、聽到並知道一切。無論你說什麼,記得神聽得到每一個字;要明辨真話假話,只說真話。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明辨是非,只做對的事。時時刻刻都努力意識到上帝的全能。身體是靈魂個體(jiva)的寺廟,所以那個廟裡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是靈魂個體所關心的。同樣,整個世界是上主的身體,其中發生的一切,無論好壞,祂都關心。
- 聖愛流泉Prema Vahini 第 19 章

2025 年 4 月 9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了和諧,特別是在家庭中,我們必須培養哪兩個重要特質?薄伽梵今天慈愛地指點我們。

在末法時代,人獲得了巨大的名聲、財富和舒適,卻缺乏內在平靜和安全感。造成這種悲傷的原因,是同住一房的家庭成員缺乏耐心和同情心。人為什麼會缺乏這兩種特質?自私心的興起和利用智力謀取私利導致了這種衰落。這兩種價值觀在今天的任何家庭中都看不到。因此,他們從早到晚都沉浸在憂慮之中。家庭中的兒子彼此不團結、不協調,各行其是,結果,雖生為人,卻活得還不如動物。事實上,動物還強一些,因為它們有理由,有季節。人變得自私,不再考慮為他人的幸福做出貢獻。耐心和同情心就像一個人的生命力,沒有這些的人可以被認為是沒有生命的。獲得了一些學位,累積了財富,人究竟取得了什麼真正成就?家庭中每個男人都應該渴望培養的,就是耐心和同情這兩種美德。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0年10月2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4 月 8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我們需要為我們的需求向神禱告嗎?我們慈愛的神今天為我們澄清這一點。

有些人可能對禱告有些疑問。禱告有什麼用?主會滿足我們在禱告中所求的一切嗎?祂只給我們祂認為我們需要或應得的東西,不是嗎?主願意賜給我們向祂禱告所求的一切嗎?當然,這些疑惑都是可以解決的。如果信徒將一切——身、心和存在——奉獻給主,那祂就會親自照顧一切,因為祂將永遠與信徒同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是不需要禱告的。但你是否已經這樣獻上自己,將一切都交給主了呢?不,當損失發生、災難來臨或計劃出錯時,信徒就責怪上主,而有些人則祈求祂拯救他們。如果你避免這兩種態度,並且不依賴別人,而始終對主有完全的信心,那祂為什麼要拒絕降恩於你呢?祂為什麼要停止幫助你呢?
- 第 7 章,百善地流泉 Prasanthi Vahini。

2025 年 4 月 7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在研讀《羅摩衍那》時,我們必須始終心懷什麼目的?薄伽梵慈愛而清晰地向我們解釋,以便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羅摩衍那》是一本指南,指出母親和孩子之間、夫妻之間、兄弟之間、統治者和人民之間、主人和僕人之間以及許多其他人與人之間的理想關係。羅摩對垂死的老鷹賈踏宇(Jatayu)表現出慈悲,當羅伐那(Ravana)綁架悉妲(Sita)前往蘭卡(Lanka)時,這隻鷹曾與羅伐那戰鬥。羅摩甚至不顧喇西瑪那(Lakshmana)表達的憂懼而給予韋比夏納(Vibhishana)庇護。這些都是羅摩對任何尊敬他或尋求他保護的人所表現出的至高仁慈和寬宏大量的例子。羅摩向喇西瑪那宣稱:「任何懷著交託精神歸依我的人,無論他是誰,都是我的,我也是他的,我會給他庇護,這是我的誓言。」羅摩一諾千金,忠於一妻,箭無虛發。信徒應將羅摩供奉在心中,並慶祝羅摩生日來得到自性的極樂。讀完史詩《羅摩衍那》,他們應該達到「Atma-rama」(自性羅摩,與聖靈合一)的狀態。在這種境界中沒有 Ahamkaram(自我意識)。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7年4月7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4 月 6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在我們慶祝羅摩生日並回憶他神聖生活的故事之際,我們必須牢記什麼?薄伽梵今天以祂的指引和祝福慈愛地祝福我們!

偉人無論做什麼事,無論結交什麼樣的朋友,都永遠會走在義的道路上,走在神聖的道路上。他們的所作所為會造福整個世界!因此,在背誦或閱讀《羅摩衍那》或神的故事時,必須將注意力集中在神的殊勝和神秘上,集中在它們所固有的真和直率上,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品質。那些無關宏旨的事情不要賦予其重要性;如何履行自己的職責,是其中最重要的教導。當神化身為人以護持正法時,祂會表現得像個人。祂必須如此!因為,祂把理想的人生展現在人們眼前,帶給人快樂與平靜的體驗。祂的動作和把戲(leelas)對某些人來說,可能看起來很平常,但每一個都會表達出真、善、美、法喜極樂,每一個都會讓世人著迷,並讓沉思它的心靈得到淨化!每一個都會克服並壓倒心念的所有躁動,撕開幻象的面紗,並使意識充滿甜蜜。
羅摩演義Rama Katha Rasavahini,第 1 冊第 1 章

2025 年 4 月 5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我們每個人該如何與史詩羅摩衍那建立連結?薄伽梵今天慈愛地指點我們。

人們常說羅摩始終遵循達摩(Dharma,道德,義),這不是描述他的正確方式。他不是遵循達摩,他就是達摩。他所想、所說、所做的就是達摩,永遠是達摩。背誦史詩羅摩衍那經文或聆聽這些經文的解釋必須將人轉變為達摩的化身,他的思、言、行都必須體現這一理想。對羅摩、羅摩衍那和自己的堅定信心是成功的關鍵,而最終目的又是什麼呢?是要變成善人並幫助他人展現他們的善,是要完全像個人,將每一種人類價值都發揮到極致,並在社會中弘揚這些特質,以幫助他人。以神聖的活動淨化身體。藉由真語、愛和同情心來淨化言語。淨化心念,不要屈服於感官的喧囂及其滋生出的慾望。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6年4月18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4 月 4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我們必須從《羅摩衍那》中學到哪些重要的教訓?薄伽梵今天用一個美麗的信息慈愛地引導我們!

沒有任何東西是沒有缺陷或故障的;沒有一種快樂是不混有痛苦的;沒有一種行為是不帶有自我主義的色彩。所以,要小心,並培養不執著的態度,這將使你免於悲傷。《羅摩衍那》給人灌輸這種明智、有效、有價值的心無執著,亦即「捨」(tyaga)。當羅摩知道父親的願望是他應該流亡森林時,他欣然這樣做。而且你不要忘了,那一刻,他正要被加冕為皇帝,給他加冕的就是命令他流亡的那個人!《羅摩衍那》中那些完全擁有權力和繼承權的人放棄權位,而今天那些沒有權力和擁有權的人,卻叫叫囂著要佔據權位!義務是神,這就是羅摩衍那教我們的一堂課。今天,「義務」一詞被用來指一個人行使權力的方法。不!義務是你應盡的責任,來尊重和尊敬他人並盡你所能為他們服務!你聲稱有走路的自由,並有權利在你周圍揮舞著你的手杖;但是,走在你後面的人和你一樣有使用道路的自由!行使你的自由,而不限制或傷害他人的自由——這就是義務,它成為一種拜神行為!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5年4月20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4 月 3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羅摩衍那》教了你我什麼樣的一堂課?這個故事與我們每個人有何關係?薄伽梵今天慈愛地引導我們!

若把羅摩供奉在心中,則一切都會加諸於你——名望、財富、自由、豐富。在遇見羅摩之前,哈弩曼只是個猴子領袖,是他主人宮廷裡的大臣。然而,當羅摩委任他去尋找希妲並派他去時,也就是說,當羅摩被供奉在他心中作為嚮導和守護者時,哈努曼便成為不朽,成為完美的虔誠奉愛者!史詩羅摩衍那有一股深的、意義重大的伏流。 Dasharatha 的意思是,乘坐在十(十種感官)的戰車的人,也就是人。他與三種guna(性質,屬性),亦即三個妻子綁在一起,就像在《羅摩衍那》中那樣。他有四個兒子,羅摩、喇西瑪那、婆羅多、夏楚格那,分別代表四個Purusharthas(人生目標) - Dharma、Artha、Kama、moksha(達摩、財富、欲望、了脫生死)。人的這四個目標必須有系統地加以實現,而最後一個目標,了脫生死,始終清晰地呈現在眼前!喇西瑪那代表 Buddhi(理智),希妲代表真理,哈弩曼是心念,若加以控制和訓練,它就是勇氣的儲藏所。 蘇格利瓦(Sugreeva),哈努曼的主人,是明辨力。有了這些助力,羅摩尋求真理並取得了成功,這是這部史詩給每個人的一堂課!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8年4月20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4 月 2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感官會出現哪些失誤?為什麼避免這些失誤很重要?薄伽梵今天清楚地解釋並提醒我們。

眼睛總是會去尋找粗鄙的東西。儘管對自己的生命和身體有危險,駕駛者仍會盯著電影廣告的淫穢海報。必須約束眼睛,以免它毀掉人的心念和身體。耳朵會渴望聽醜聞和淫穢的東西。它不說服你去參加一些真正有助於你靈性發展的講道。即使你偶然參加任何講道,耳朵也會讓你頭痛來勸阻你。可是當某人辱罵另一個人時,雙耳的注意力就會達到最高。除非受到約束,否則舌頭是雙重危險的,因為它會說些醜聞並引起對味道的渴望。無論上主的聖名多麼甜美,要引導舌頭走向japa和dhyana(持名和禪定)的道路幾乎是不可能的。若眼、耳、舌頭得到控制並能用來改善自己,則心、手也能輕易地受到約束。如是,人如果明心見性了,就無需探究神住在哪裡,祂住在人純潔的心中,閃耀著祂固有的智慧、力量和愛的光輝。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7年3月20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4 月 1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人生的目標是什麼?實現這目標最有效的紀律是什麼?薄伽梵今天為我們清楚地解釋。

人生的目標,必須是了悟小我與至高大我的一而不二。否則小我為什麼要投胎為人?如果目標僅僅是「活著」甚至是「快樂地活著」,那麼小我大可被包在鳥類或野獸的形體中。人具備記憶、心念、智能、明辨力、預期未來的能力、脫離感官束縛的慾望、等等,這一事實本身就顯示他注定要實現某種更高的目標。人既然有這些能力,如果仍然渴望某種較遜色的成就,那他就是一個papi(有罪過的人)。而若能在種種誘惑和障礙的情況下,仍堅持走自我實現和明心見性的路,這樣的人,就等於是克里希那時代的那些牧牛女,因為布林達梵(Brindavan,克里希那當年牧牛之處)的那些牧牛女是這種靈魂中最具啟發性的例子。人類要達到這崇高目標所能採取的最有效的紀律,就是控制和征服五種感官,避免眼、耳、舌、意、手容易犯下的錯誤和罪惡。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7年3月20日的神聖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