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30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如何得到真知識?值此Durgashtami(九夜節第八天 ),我們的聖母賽巴巴慈愛地解釋。

不論你遇到誰,都當他們是神性的化身並禮敬他們。即使遇到仇恨你的人,也對他合十禮敬,問候道:「弟兄,你好嗎?」那他們也會回問:「弟兄,你好嗎?」一個具有某些人類價值的人才算是人,那些人類價值為何?真(真語、真實、真理)、達摩、平靜、愛、非暴力。它們彼此相關。永遠說真話,遵守達摩(道德,正確的行為,義)。保持內心平靜,保持快樂。做人處世要懷著愛。愛是神,神是愛,所以要活在愛中,那樣你才能得到真知識,那是智慧。各位愛的化身!我總是稱各位為愛的化身,原因是,我心充滿了愛,愛是我的資產,各位都承襲了這份資產。我會把那份愛分配給所有人。我不仇恨任何人,我完全沒有自私心!我的愛是無私的愛。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6年9月27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29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吠陀和經典的哪些教訓我們絕不可忽視?世尊在這九夜節期間提醒我們。

吠陀和經典提供照明來引領人的腳步,可是對盲人來說,那照明不論有多亮,它永遠是黑暗的。那些失去信心的人,只會蹣跚搖晃、摔跤。經典和吠陀指出如何得到持久的快樂,可是人卻試圖得到虛幻不實的快樂、短暫的愉悅、充滿邪惡和傷害的享樂。他試圖用一個有許多漏洞的壺來取水,感官漏掉了他取得的快樂。這些感官是野性、未經教育過的僕人,反而指揮起它們的主人——心念——來。要掌控心念,這樣,那些僕人就會乖乖服從。心念是帝王,感官是士兵,結果現在士兵統治起帝王來了,因為他聽它們的,而不聽從宰相——Buddhi(理智)。要讓理智來掌權,這樣,感官一下子就被趕回營裡,而心念就能拯救自己。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5年9月28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28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像九夜節這種節日,我們拜神,它提醒我們什麼?世尊對我們解釋並激勵我們做這種有意義的拜神。

上主必須透過修行來了悟。修行不意謂在某特定地方拜神或拜某個形象的神。修行意指做任何事時都想到神,不論你在哪裡。有人會問,這有可能嗎?答案是,這可以藉由把每項行動獻給神來做到。在九夜節期間,有一種拜神儀式,叫做Angarpana puja,這種拜神,是懷著sharanagati(交託)的精神,把全身所有肢體都獻給神。sharanagati意為將一切獻給神,拋棄自己與神是彼此分開的、不是一體的,這種想法。有彼此分開的感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交託。像Netram samarpayami這種咒語,是要指出,眼睛只用來看神。這個咒語的真正意義是,於一切所見所為中想到神。所以,Angarpana puja這項拜神儀式的真正意思,是宣稱你獻上所有肢體來服務神,這意謂你的任何工作都要當成是對神的供品。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2年10月06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27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是什麼使我們體驗不到一體性的境界?世尊今天以一個清晰的例子來解釋。

在清醒狀態,有四個要素——kala, karma, karana, kartavya。假設你決定開車去邦加羅參加一個節目,你於早上5點出發,上午8點抵達。此處,kala(時間)是三小時,karma(行動)是開車旅行,karana(理由)是那個節目,而kartavya(職責)是參加。在清醒狀態,這四個要素都有。現在假設在晚上10點時你做了一個夢,你夢到自己去邦加羅參加一個節目。你是何時出發的?如何去到該地?何時抵達的?理由為何?你不知道。這只表示前述四個要素在夢態中不存在。在深睡態,時間、理由、職責都不存在,你也什麼都沒做;你只體驗到極樂。在清醒態,你以身體從事各種工作。在作夢態,你創造了一切,包括你自己。在深睡態,你享受極樂。在這三種狀態中你都是同一位。基於這一點,吾人可說,當事人在這三段時間裡是不變的,並且直接或間接體驗到極樂。他在這三段時間都體驗到一體性。一旦他了解了這個眾生一體的精神,就不會有分別心,不會有衝突。只要你視自己為身體,你就只會看到多樣性。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8年9月26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26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我們能靠拋棄所有應盡的職責來得到神恩嗎?世尊澄清薄伽梵歌裡一句經常被誤解的話。

一位熱心的神的信徒,讀到薄伽梵歌裡克里希那勸阿周那放棄所有達摩(Dharma),便拋棄了所有應盡的職責和所有限制。但他必須被告知,他仍然有一項職責義務不可拋棄,如果他想得到神恩的話::Mam Ekam Sharanam Vraja ——把你自己交託給我。完全交託給神了,思、言、行,以及所有後果,都獻給神,則一如祂所應允的,祂會讓你從罪業和悲傷中解脫。各種達摩(Dharma),包括Ashrama 達摩(人生各階段應奉行的達摩)、種姓達摩(不同種姓、不同專業應該奉行的職責)、各種Kula達摩(宗族沿襲的職責)、以及Desha達摩(土地的法律),都是培養這種奉獻和交託的方法手段。每個專業都有其最低資格,獲得神恩亦復如是,其最低資格是交出我執、控制感官、節制飲食和娛樂。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5年9月27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24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達到開悟要經過哪些學習階段?世尊透過這個十勝節信息清楚地解釋。

人生有四個階段——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獲得般若智慧也需要經過四個階段,與前述四個階段很類似。第一階段是學徒階段:受訓練於父母、老師、長輩,被引領、管制、警告、責罵。第二階段是資淺工匠階段:渴望建立社會幸福與正義,渴望認識這個世界和其價值所在。第三階段是工匠階段:殫精竭慮的去改造人類社會。第四階段是大師階段:了悟到這個世界無法靠凡人的努力來救贖,人頂多只能藉著試圖改造世界來拯救自己,一切全都是祂的旨意、祂的工藝、祂的世界、祂自己。萌生出這個般若智慧,還要萌生一種意志,要以這種見地來指導所有行動。當你們了悟到祂是一切眾生的內在實相時,你們可以同樣的熱情彼此敬拜,就像你們現在敬拜偶像一樣。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5年9月27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23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九夜節的內在意義為何?世尊今天清楚地對我們解釋。

Navaratri意為九個夜晚。和黑暗有關的,是為夜晚。什麼是這黑暗?無明是黑闇。人有九闇,慶祝九夜節的目的,是讓人能去除掌控他的九種黑闇。稱呼Devi(女神),是指難近母、喇希彌、薩拉斯瓦蒂(Durga, Lakshmi, Saraswati)三位一體。三位女神合起來代表夏克緹(Shakti ,能量,力量),夏克緹是產生Prakriti(大自然)所有現象的能量。Prakriti (大自然)是能量,此能量的控制者是聖靈(Paramatma,上主)。Prakriti由三種屬性構成:薩埵性、激性、惰性。因為大自然是由這三種屬性構成,為了掌控大自然,人們長久以來拜難近母、喇希彌、薩拉斯瓦蒂。這些不是女神,而是三種屬性的神格化。欲得上主的恩典,人得在開始的時候拜Prakriti 。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2年9月27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22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何要聖化我們的現在,令其目的明確?世尊以幾個清晰的日常實例來解釋。

行動與其後果之間可能會有一個時間間隔,但兩者是分不開的,後果與行動是糾纏在一起的。當我們肚子餓的時候,我們吃東西以解飢。但吃的行動和消化之間有個時間間隔,食物放進嘴裡之後,進入胃裡被消化,消化食物需要兩小時,然後食物才能給身體力氣和營養。同樣的,行動和其後果之間也可能有個時間間隔。種子種下去,不會立刻變成一棵樹。種子要先發芽,成為幼苗,然後日久長成一棵樹。整棵樹就在一粒小小的種子裡,而人卻只看見種子,沒看見藏在其中的整棵樹。同樣的,人的未來就在他現在所從事的行動中。人想知道他的未來並等待它。但是他不需要等待,因為他的未來就藏在他的現在裡。是他的現在決定了他的未來。因此,人要讓他的現在這一刻神聖、崇高而目標明確。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3年4月22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21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何我們絕對不要忘記神,並要和祂建立關係?世尊今天慈愛地提醒我們。

上主遍滿宇宙萬物,祂有無數隻腳、手、眼、臉、耳。可是人沒有認識到這個事實,而認為自己是「為者」,心懷各種猜測、投機,以為沒有人知道。上主看得到一切,誰也瞞不了祂。Bahir antah ca bhutanam——祂寓居在眾生內部和外部,因此,沒有一件事能瞞過祂。上帝以同一種形式寓居在一切眾生內部。眾生彼此各異,上帝卻是一而不可分割。太陽光照射在湖水、井水、容器內的水、河水、海水,太陽就那麼一個,但它被反映在各種水面上。容器,亦即身體,各自不同,但眾生內在的上帝都是同一位上帝。上帝被描述為Antike ca tat,祂離我們很近。世上沒有任何東西比聖靈更接近我們。上帝遠比你的母親更接近你,遠比你的父親更親。這樣一位上帝你可忘記不得。把這個好建議銘記在心。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1年1月14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20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什麼練習在各方面自我克制很重要?世尊讓我們注意到我們與宇宙萬物的關係,以此來解釋。

人要把自己當成社會的一個肢體並幫忙造福社會,一如身體的器官是用來造福個人。而社會則是Prakriti(大自然)的一個肢體,Prakriti 則是聖靈(Paramatma)的一個肢體。如是,人與上帝之間有密切關係。大自然比人類先進,因此,為保護大自然,人類對其的利用開發要有個限制。當人類不顧後果的把大自然亂搞一通時,大自然會作出負面反應,麻煩就會出現。為保護大自然,人類必須給欲望設個上限。他不該觸發大自然的負面反應。在這方面,科學家漠不關心他們發明的東西對社會造成的傷害,他們不在乎人類的福祉,繼續用聰明才智製造毀滅性武器。要謹慎的提供舒適便利,因為過度的舒適會寵壞人的心念,結果沒有帶來快樂,反而造成痛苦。Na Shreyo Niyamam Vina(沒有克制,成就不了好事。)由於科技的進展,以及過度提供舒適的生活,生活變得機械化,靈性生活衰微了。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3年1月21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18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如何聖化人生?為何那很重要?世尊今天教給我們無價的訣竅。

這年頭,我們會注意到,人們不但沒有聖化時間,反而更加藐視之。我們話講太多而浪費了時間。當你打開收音機,聽新聞或音樂等節目時,幾個單位的電力被用掉了。身體就像一具收音機,說話、唱歌就像收音機播放的旋律,這些都消耗能量。把能量用在好事上是好的。可是沉湎於惡念、惡語、惡行,會讓我們浪費能量,因而面臨危險的後果。雖然我們內在潛伏著善,但我們卻不去用它。原因是真(包括真語,真實)和愛這些特質在式微。實踐真和達摩(正確的行為),能讓你聖化人生,避免浪費天賜的寶貴能量。與其宣說這些理想,你應該將其付諸實踐。「宣講」是「量」,實踐是「質」。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7年7月18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17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不論它是個人的災難或是全世界的集體災難,最佳的補救方法為何?世尊今天以一個意義重大的勸告提醒我們。

記住,世上沒有比主的名號更有威力,更能保護這個世界。能拯救這個世界的不是武器和炸彈,唯有神的恩典會保護這個世界。祈求神恩是人的首要職責。祈禱至為重要。除了旋律和節奏之外,你還要灌注情感於你所唱的巴讚,讓巴讚成為一件供神的神聖供品。有ragam(旋律)而無情感,是rogam(病)。拋棄自大和愛表現的心態,以謙卑和虔誠來唱巴讚,那才是唱巴讚的正確方式。聖者蒂亞格拉賈(Tyagaraja)在他的一首歌中,力勸「心念」要唱誦羅摩的名號,並完全覺知到其力量。在日常生活裡,每一步驟、每一個祈禱,也都需要有覺知。當大家一齊唱誦巴讚時,想像一下它能產生什麼樣的神聖振動,它釋放出多強大的神性能量!當這些振動充滿整個世界時,有什麼是它們無法改變的!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1年2月13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16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什麼要勤於追求智慧?世尊以幾個相關例子解釋。

如果小心翼翼,如果有欲望去注意地學習,智慧就會出現。能將智慧之火吸收進入心中,才有可能快速燒掉那些讓我們分心的欲望。火永遠試圖上升再上升。即使把火放在溝裡,它也會試圖上升。而水則往低處流,即使你在高處澆水。水無法自行往上流。我們對物質世界的感官慾望就像水,而我們對上主的思念就像火。一旦我們了解什麼是真實的東西,什麼是永恆的東西,並了解其價值,則這些無常的事物完全不會給我們任何麻煩。如果你要建立一個真理,那唯有靠遵循並實踐其他相關真理才有可能。我們用一根刺來挑出另一根刺,用鑽石來切割另一顆鑽石。同樣的,若想去除壞行動(惡業)造成的效果,唯有靠好的行動(善業)。需要一項好的行動來除去一項壞行動。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4年6月13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15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史詩羅摩衍那的中心訊息為何?世尊今天以簡單而清楚的話解釋。

人靠Atma-Rama(「自性羅摩」,內在的阿特曼,稱為羅摩。譯者按:猶如佛教所謂的「自性彌陀」)的恩典而得到平靜和極樂。羅摩衍那的中心主題是:人人都要遠離對身體的執戀,並要彰顯出他們的內在神性。只要心中仍有物質方面的熱情,就不可能得到至高知識。在羅摩衍那裡,希妲懷著對羅摩強烈的愛和虔誠跟隨羅摩去森林,她得到了羅摩的神聖陪伴,但是,當她心中生起欲望,想要得到那隻金鹿時,她就失去了羅摩。捨棄欲望,我們就能接近羅摩。此乃羅摩衍那給我們上的一課。「狂熱是病,捨離是瑜伽」這句格言適用于每個人和所有國家。以思念羅摩來聖化你的心。了悟到羅摩原理是你自己的實相,這樣你的人生才會圓滿。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7年7月07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14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我們在追求極樂這方面都犯了什麼錯誤?世尊清楚地對我們解釋。

Ananda(極樂,快樂,樂)有兩類:Sadhana-Janya Ananda(得來的快樂)和Swatah-Siddha Ananda (自己產生的極樂)。得來的快樂和感官事物有關,它不時生起,然後消失。它不持久。例如,當飢餓得到滿足時,人一時會感到快樂,但過一陣子就停止了。這適用于所有世間的東西。這種快樂稱之為得來的快樂。因為它是靠人努力而得到和失去的,所以它不是真正的極樂。然而,人尋覓持久的極樂,他其實充滿著極樂,他是極樂的化身,極樂構成他的本質和基本存在。那為何他沒有體驗到它呢?這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本性,而沉迷于外在世界,體驗不到內在極樂。他認為快樂源自現象世界。但是這種內在極樂,只有作出正確的努力之後才能體驗到,這就像奶油存在於每一滴牛奶中,但只有讓牛奶凝結,然後攪拌酪乳,才能看到。心念充滿各種快樂。唯有做適當的參究,弄清自己的真正本性,人內在固有的Sat-Chit-Ananda(真如—識—極樂)才會顯現出來。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9年2月12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13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生而為人,如何將我們的肢體和官能做最佳的利用?世尊今天提醒我們,特別是青少年。

只要你聽長輩們的善言,並遵循其話中指示的直路,你很有可能變得明智。因此,你必須嘗試去聖化你所有的肢體,讓它們從事正確類型的工作。如果只是因為上帝給了你一雙手,你就用它們來幹錯誤的事,那即使是手也會乾枯掉,變成像乾木柴而沒有用。就是在這種意義之下,聖者普喇拉達說,如果你不能用你的雙手來向神祈禱,那它們就沒有用。如果你不能用你的嘴唱歌來讚美神,那你的嘴就沒有用。如果你既不用手,也不用嘴來讚美神,則你的出生本身就是你父母的負擔,你出生為人但沒有什麼用途。各位真如自性的化身!想一下,你多麼好運,生而為人。今日的青少年要記得人的神聖性,並把他們能帶給社會的繁榮牢記在心,他們是社會的一部分。他們應該想到國家的福祉。
夏日涼雨 1974 年 6 月 13 日

2025 年 9 月 12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我們可以做各種不同形式的拜神和修行來淨化心念,但那樣就足以讓我們從幻象中解脫嗎?世尊以一個微妙的故事來解釋。

有一次,十個呆子組團過河,過河後,其中一位想確認一下是否十個人全都安全抵達岸上,他數了一下人數,所有其他人都數了,卻忘了數自己,於是哭了起來,告訴他們團裡有一個人掉落河裡了,其他呆子也重複同樣的錯誤,依次數了人數,結果他們都放聲大哭。這時,一位聰明的人路過,注意到他們可憐的樣子,遂走過去問他們為什麼哭得那麼可憐,呆子們告訴他,他們一團十個人渡河時,其中一個人被河水沖走了。路人了解了他們的無明,要他們站成一排,然後他大聲一個一個的點人數,從而說服他們十個人都安然無事,丟失的一個人是由於每個人在點人數時都忘了自己。忘記自己的人無法正確認清真理。你自己就是阿特曼,如何靠向其他對象祈禱或是做這種對別的對象的修行,來認出它?
夏日涼雨 1990 年 5 月 29 日

2025 年 9 月 11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惑」的主要來源為何?世尊今天予以解釋,讓我們能轉化自己。

國王也好,農夫也好,百萬富翁或窮人,人人都要面對五種klesha(煩惱、惑、障),第一種是Avidya klesha(無明障),亦即無明。人由於對色身的執戀,失去對真我的信心,認為身體真實不虛而永恆,以致不厭其麻煩地去滋養它。而今日的教育只是針對身體的保養,所以它只不過是另一種無明而已。這樣的教育不能稱為Atma-vidya (真如自性的知識)。為了維持色身,人渴望好多東西,如果得不到,就感到挫折,挫折導致沮喪和悲傷。人因過多的「關係、聯繫」和過度的執戀而受苦。所以我一直警告你們要把對身體的執戀降低到某種程度。悲傷和快樂都和身體有關。身體意識是需要的,但要先建立阿特曼(真我)意識,然後你可以體驗身體意識,那並沒有錯。人會痛苦,是因為他完全忘記了阿特曼意識,而只以身體意識為目標。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0年10月04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9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如何讓世界變成一個快樂的家?世尊今天慈愛地指引我們。

培養愛心,那種愛將所有人拉入「太一」。藉此,你能放下憂慮、貪婪、嫉妒、仇恨、驕傲,這些世人所感染的習氣,從而建立一個和平快樂的時代。讓大千世界都快樂——這是每個人的心中自然發出的祈禱,它是目標,「永恆之法」(Sanatana Dharma)通向這個目標,人人都要歌頌這個目標,活在那種歌的優美旋律中,並透過那種旋律沒入聖靈,與之合一。不要去找出人與人之間的歧異,而要去找出方法來透過愛強化人與人之間如同親人般的關係。同一個家庭的成員彼此間出現派系和鬥爭,因為他們沒有學會去愛。從同一個心念中,生起許多互相衝突的情感,為什麼?因為愛尚未在那兒被培育。你要播下愛,培育愛,並摧毀憂懼和仇恨的雜草,這些雜草已經散佈至全世界。讓這世界成為一個愛的快樂家庭。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0年11月19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8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如何建立一個以印度心靈為基礎的崇高教育體系?世尊今天慈愛地提醒我們。

我們今天需要的不是一個新的教育體系,我們也不需要一個新的社會體系。那種變革解決不了我們面臨的問題。今天我們需要的是有純潔的心念(mind)和心(heart)的男性和女性。一個社會若缺少純潔的心念和正直人格,則心念崇高的人會很少。沒有屬靈生活、不講靈性,就沒有純潔,也不會有道德,也不會有正直誠信。沒有人格崇高的男性和女性,國家就不會繁榮。沒有一個國家像婆羅特(印度)這塊聖土那樣,擁有那麼多種族、信仰、語言。印度像個花園,有許多種族、信仰、語言、文化,熠熠生輝。各式各樣的禮儀、風度和文化構成這個多采多姿的國家。這種多樣性,其壯觀無法描述。印度盛產這樣的人,他們珍視愛為聖靈之道,珍視真理為自己的生命氣息。很不幸,印度子民迷失於對世俗、身體、物質東西的追求,而忘記了自己是人類,本質上是有神性的。教育體系是要在這種背景下來加以檢討。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4年7月19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7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身為賽的使者,我們做得夠嗎?如何更好的為祂服務?世尊今天慈愛而深刻地提醒我們。

你們嘗試透過各種方式來活出和弘揚賽的理念和賽的愛之道,這些努力成功了多少?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多少好處?有助於認識人的人性嗎?聆聽這些理念和訊息,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實踐才是。那樣你才能宣稱自己掌握了賽的理念的意思和目的。每個人都要成為愛的化身。愛的原理只能透過愛來提倡。當今世界的混亂,根源於缺乏愛。毫無約束的自私自利、方向錯誤的活動、瘋狂滑稽的我執、虛華的生活、嫉妒,這些造成了這種怪物般的情況。不要讓一絲我執、虛華、或是不道德污染了你的行動。這三種素質會強化自私心。唯有當你懷著愛心走在社會中,沒有一點自私的污點,世界才會有和平繁榮。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0年11月19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6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如何持念神的名號?另外需要補充什麼?世尊今天指導我們。

欲了悟「道」,唯一容易的方法是持念神名。當然,有許多聖人,他們持念主的名號,無有間斷。有許多人持念神名好幾天、好幾個月、好幾年,但這個修行並沒有讓他們蛻變,原因何在?在於他們所有的感官運作,都帶有「我是色身」的感覺。持念神名卻又沉浸在身體意識中的人,苦修再久,也無法悟道。不同信仰、文化背景的人各自採用各種不同的修行方式,當他們發覺這些修習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時,他們便感到挫折或失望,而改採不同的敬拜方式或不同的信仰。僅僅改念別的名號或甚至改信不同的信仰,是無法產生靈性蛻變的。神恩不是靠改信而獲得。該改變的是mati(心念),不是matam(宗教)。光是改穿衣服,是得不到神性素質的。要培養美德才行。轉化自己的個性,才能昇華自己。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9年6月21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5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如何處置心中生起的無法接受的念頭和意圖?世尊今天慈愛地提供建議。

認清你的心念的運作。人被稱為manishi,意為有「心念」(manas, mind)者。人以其心念創造出自己的經驗世界,心念是什麼?不過是一捆念頭。念頭是何物?它們是每日生活的行動。因此,世界的進步或退步取決於每個個人的意圖和行動。這個世界並非本質上就是邪惡的,事實上,這世界並不存在邪惡!這世界沒有任何悲傷!所有悲傷和邪惡都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我們因為懷有惡性欲望而招來痛苦。時時保持心念純淨。一旦發現有不道德的意圖浮上心頭,就冥思神,以抵銷那些惡念的效應。不要一再回憶那些墮落的情感而強化它們,那樣就好像給植物澆水施肥一樣。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1年6月01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4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伊斯蘭教奉行一些重要的指示,其背後意義為何?在這個開齋節(先知穆罕默德誕生日)前夕,世尊慈愛地提醒我們。

一般來說,大家每天都為身體而攝取某些食物,每天五次:早上的起床咖啡,兩小時後早餐,午餐飽食一頓,下午四點喝茶,然後是豐盛的晚餐。伊斯蘭教規定人要攝取靈性食物,一天五次,那就是祈禱。為了喚醒阿特曼意識,為了獲得靈性法喜,為了促進真如自性之光的彰顯,規定一天祈禱五次,從啟蒙開始,一直到臨終!祈禱在伊斯蘭教也是一種聚會,群體祈禱能產生有益的振動頻率。伊斯蘭教聲稱,當廣大的群眾聚在一起懷著渴望的心敬拜上帝時,會有更強的法喜之流。所有人面向清真寺跪拜,他們屈膝坐成一排排,上身前傾,雙掌和前額觸地,謙卑臣服於上帝的旨意。如是,伊斯蘭教強調「眾多」內部的「太一」,強調對上帝的渴望,祂以各種不同程度顯現在各個心念中。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3年7月13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3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神是慈愛的還是會因我們犯錯而懲罰我們?祂的真正本性為何?世尊今天取史詩中的例子來揭示。

神容許自己輕易地被信徒擄獲。對那些心懷負面情感的人,祂顯現為敵人。聖者Purandaradasa唱道:「羅摩啊!韋比夏納相信您,您對他顯現為神。但對反抗您的羅伐那,您變成閻羅王。您不只是羅摩,也是閻羅王。這世界上除您之外別無閻羅王。對那些愛您的人,您示現為羅摩,對那些反抗您的人,您示現為閻羅王。聖者普喇拉達,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向您祈禱,你對他示現為主那羅延那。可是對反抗您的金蒲團,您示現為閻羅王。」因此,祂是上主也是死神。阿修羅暴君Kamsa 對他的妹妹毫無慈悲心,準備殺掉她,克里希那對他示現為死神。對Kamsa的父親,虔誠的Ugrasena,祂示現為上主本身。所以,好與壞都是由我們自己的情感決定。
夏日涼雨 1996 年 5 月 28 日

2025 年 9 月 2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如何看待參與斯瓦米工作這個機會?在慶祝沙迪亞賽中央信託組織成立週年紀念日之際,世尊提醒我們並重振我們的活力。

這是一個服務的機會,你們一定要覺得極為高興,因為你可以轉化你的虔誠和信心為服務的正面行動,利益你的弟兄姊妹們。並且,因為不論你做甚麼事,我都與你同在,所以你不用擔心事情能否成功。你們只需當「工具」就行了,你們無需耍手腕或採用間接迂迴的策略。身為成員,在盡你的職責之際,你也需要保持和培養對賽的信任。這是賽的工作,你受邀參加來享受它。這種工作有提升性,能帶你接近神的心。有意識的手必須有惰性的鶴嘴鋤來挖掘堅硬的草地。同樣的,聖靈必須有Prakriti (大自然,物質世界)來執行祂的計畫。為此,你們自己必須成為榜樣,你們的日常生活必須被轉化為活的祈禱和活的修行。自己心裡計算一下,你們現在被啟蒙進入的這項修行,會帶給你們什麼益處,並準備肩負起指派給你們的工作——當做工具,專門用來推展道成肉身下凡的使命。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4年6月20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9 月 1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什麼透過貪婪和欲望追求偉大是無意義的?世尊今天警惕我們,從史詩中取幾個例子。

在史詩羅摩衍那裡,作者伐爾米基描述大魔頭羅伐那是當時最偉大的皇帝,他的首都是攻不破的堡壘,藏滿了稀世珍寶。他精通四部吠陀和六大靈性科學。史詩摩訶婆羅多裡的難敵王,他是考拉瓦眾兄弟的大哥,作者毗亞撒描述他的軍隊和武器的數目和力量,以及外交策略,都是無可匹敵。然而這兩個人多少世紀以來卻受人人厭惡,為什麼?因為他們從人沉淪至禽獸,而非從人上升至神的層次。兩人都有同樣的缺陷——貪。他們不知道知足這個秘密,他們受kama(沒完沒了的欲望)所折磨。Rama(羅摩)和kama(欲望)無法共存。人的內在神龕只能供奉一位神,Rama或kama。如果你愛另一個人,你不會貪圖他的財產,他飛黃騰達時你不會嫉妒,他受苦時你不會快樂。愛是化解貪婪最強的解毒劑。所以這是最根本的修行:給予愛和收到愛。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0年3月06日的神聖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