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賽的啟發》

當我們的伊斯蘭兄弟姊妹慶祝開齋節時,薄伽梵親切地向我們解釋齋月的意義。
齋月是為了一件神聖的事而設立的:想起和實踐哈茲拉特.穆罕默德所傳達的教導,並達到真正神聖的一體和純潔的境界。隨著新月的到來,齋戒開始,再次看到新月時,齋戒結束。 「禁食」並不僅僅意味著不吃不喝。禁食從日出開始,直到日落後才結束,並且至為嚴格地遵守。早在三、四點鐘,所謂的梵天時段,就起床,開始祈禱,然後一整天都在尋求體驗上帝的時時臨在。這就是Upavasa(禁食)的意義。此外,在齋月期間,避免敵對,並暫停仇恨。夫妻雖住一起但分開來生活。母親和孩子遵循同一套靈性養生之道,子女們維持手足之情。身體、感官和心念都受到嚴格的訓練。所有宗教都有規定一個月的禁食期。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3年7月12日的神聖講道

4/10 《賽的啟發》

不浪費時間為什麼很重要?我們如何充分利用它?薄伽梵今天慈愛地提醒我們!
純潔和虔誠的特質是人內在固有的。他應該彰顯出這些與生俱來的純潔情感,而不是那些動物和非天然的特質。然而當今人類的道德正在走下坡。由於所有這些人為的情況,世界變得陰鬱而了無生氣。錢失去了,還可以再賺回來。健康失去,也許可以恢復。但時間一旦失去,就再也得不回來。所以,人應該正確利用自己可支配的時間。錢只有在你花的時候才會減少,但人的壽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自行減少。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有一把鋒利的彎刀,叫做時間,懸在他的頭上,隨時準備砍下來。你應該小心,你不應該成為它的受害者。浪費掉的時間無法得回,它不像健康和金錢可以重新獲得。各位愛的化身!為了聖化時間,你應該從事善行。好的行動只會出自好的情感。你應該培養這種純潔而神聖的情感。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0年3月5日的神聖講道

4/09 《賽的啟發》

寶貴人生的最佳利用之道為何?薄伽梵今天慈愛地提醒我們要走模範的愛之路。
不要把精力浪費在取得與失去、聚斂與散財、贏得一時的名聲、財富和快樂的愚蠢遊戲上。勇往直前,走在通往明心見性的康莊大道上,不要走入虛假快樂的小路。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放棄親戚、朋友並獨自走過人生路。你所在的社區就是競技場,你可以去那裡贏得勝利;它也是體育館,讓你培養獲勝技能。靈性旅程在於慈悲、同情、互助、服務,而這些是由社會培養的,也要為社會所用。如果你愛一個人,你就不會貪圖主宰他;你不會覬覦他的財產;當他興旺時,你不會嫉妒;當他受苦時,你不會高興。愛是對抗貪婪最強的解藥。因此,這是最基本的靈修:給予愛和得到愛。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0年3月6日的神聖講道

4/08 《賽的啟發》

寶貴人生的最佳利用之道為何?薄伽梵今天慈愛地提醒我們要走模範的愛之路。
不要把精力浪費在取得與失去、聚斂與散財、贏得一時的名聲、財富和快樂的愚蠢遊戲上。勇往直前,走在通往明心見性的康莊大道上,不要走入虛假快樂的小路。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放棄親戚、朋友並獨自走過人生路。你所在的社區就是競技場,你可以去那裡贏得勝利;它也是體育館,讓你培養獲勝技能。靈性旅程在於慈悲、同情、互助、服務,而這些是由社會培養的,也要為社會所用。如果你愛一個人,你就不會貪圖主宰他;你不會覬覦他的財產;當他興旺時,你不會嫉妒;當他受苦時,你不會高興。愛是對抗貪婪最強的解藥。因此,這是最基本的靈修:給予愛和得到愛。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0年3月6日的神聖講道

4/07 《賽的啟發》

為什麼光是獨自一人尋求心靈成熟是沒有意義的?薄伽梵慈愛地解釋,讓我們清楚。
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向神的畫像或雕像獻香和鮮花,唱誦祂的榮耀,這些遠遠不足以當作讓你從無明中解脫的修習。一切眾生都是神的形象;所有的人都是祂的肖像;那麼為什麼要把自己關在家裡呢?一切眾生都在朝聖路上向祂邁進;那為什麼要表現得好像你是一個人在踽踽獨行呢?你認為在教堂、寺廟或家中神堂拜神的時間是獻給神的,其餘時間則用於其他目的。但是,你不能這樣劃分神和人的範疇。神隨時隨地都與你同在。 Vasudevassarvamidam - 「這一切萬有都是神。」社會就是教授那些真心求道者這堂課的學校。
-沙廸亞賽講道集,第 12 卷,第 15 章

4/06 《賽的啟發》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有道德的,追求合於義的快樂。但是,我們必須培養什麼樣的態度才能使我們真正被主所鍾愛呢?薄伽梵今天清楚地對我們解釋!
在這個世界上,一方面存在著有吸引力的Preyo-Marga(享樂之路),另一方面存在著Sreyo-Marga(求解脫之路,義之路)。那些追求感官愉悅的人會走 Preyo-Marga。只有那些智者,他們漠視來自感官的短暫世俗快樂,他們刻苦而心地純潔,才會走Sreyo-Marga。還有另一條道路,它超越了前述兩條路,這兩條路包含了人類所有可能有的慾望。Anapeksha 的性質超越了前述兩者。Anapeksha 被描述為沒有慾望,但這並不完全正確。當一個人(在從事行動時)放棄「我是為者」和「我是體驗者」的感覺時,真正的Anapeksha意識才會生起。這意味著「為者」的自負和對所欲求事物的享受心態要完全拋棄。這就是Anapeksha(無欲)的真正狀態。只有當把所有的行動都當成對神的供品時,Anapeksha 的意識才會充斥。當信徒的心充滿這種感覺時,神就會賜給他至福。這樣的信徒是上主所鍾愛的。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0年11月20日的神聖講道

4/05 《賽的啟發》

受到別人批評時,如何保持淡定?薄伽梵今天慈愛地指導我們,讓我們可以培養出這個最重要的特質。
面對快樂和痛苦,或是讚美和指責,保持淡定的平常心,是件難事。它無法靠學識來做到。人們可能會想,人類怎麼可能保持這樣的平常心呢?你應該問問,批評者是誰,被批評者又是誰。如果你認為受批評的是身體,那就好了。因為連我們自己都指責身體是一個充滿尿液、糞便等污穢物的容器,只不過是由五大元素組成。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受到別人批評的影響呢?如果是阿特曼受到批評,那麼,因為批評者和被批評者兩人有共同的阿特曼,所以這意味著他在批評自己!稱讚和指責都只涉及身體,我們必須認清這個真理並據此行事。如果你認為對方在批評你,那就表示你接受了其中的內容。如果你說你不是那位被批評者,你拒收,那它就會返回寄件者身上。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8年4月25日的神聖講道

4/04 《賽的啟發》

對於求道者來說什麼是純潔?薄伽梵今天用永遠不會忘記的例子,慈愛地激勵我們,使我們永遠記得。
內在和外在都要保持純潔。身體的純潔是物理性的,它包括洗澡、穿乾淨的衣服、吃純淨的食物等淨化行為。但光有外在的清潔而沒有內在的純潔,沒有什麼價值。每個人,從學者到一般人,都只關心外在的清潔,而不關心內心的純潔。無論食材多麼純淨,如果烹調的容器不乾淨,食物就會變質。人的心是器皿,必須保持其純潔無染。為了淨化心靈,每個人都必須從事無私服務。執著愛戀和厭惡會污染心念,這要靠專注於無私服務來避免。心純潔,才能無私地服務。因此,對於一個優秀的信徒來說,身和心的純潔,兩者都不可少。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0年11月20日的神聖講道

4/03 《賽的啟發》

在今生得到平靜的兩個步驟是什麼?薄伽梵今天慈愛地提醒我們。
在現代世界,人人都努力追求內在和平,從事各種修行。和平無法靠靈修獲得,即使靠書本知識、權威或高的地位也無法獲得它。和平只能靠神的恩典來得到。人雖然渴望獲得和平,但一路上卻遇到許多障礙。搭火車旅行的人可能都熟悉這句俗話:「行李少,舒適多,旅途就愉快」。今日的人讓自己背負著漫無限制的慾望,因為這個格外沉重的慾望包袱,他的人生旅程變得異常艱辛。由於慾望的氾濫,他失去了平衡,遠離了他的目標,甚至變得瘋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才一直強調慾望要有個上限。靠著限制你的慾望,你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內在和平。你必須檢視一番自己的慾望,並下功夫去獲得神的恩典。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8年4月25日的神聖講道

4/02 《賽的啟發》

一個真正的神的信徒會如何對待世俗事務?薄伽梵今天慈愛地提醒我們並激勵我們去內省。
「Udaseenah」(漠然,漠視,淡然處之,無動於衷,不在乎)的意思是不在乎悲傷和快樂、得失和榮辱。你只需關心,你的行為,根據自己的良心判斷,是否純潔而無私。其他的都不重要,不論別人讚揚或指責。如果你的良心告訴你,你所做的事是好事,你就可以繼續下去,不管別人的意見,無論他們是你的親戚、朋友或其他人。這就是Udaseenah的真正意思。你不應該被恐懼或威脅所動搖。在這一層意義上,服務志工最好遠離政治。有時,人出於對知名度的追求,可能會試圖與掌權者攀關係。這種誘惑會腐化你的心。要靠著這種真正的 Udaseenata(不在乎的態度),積極地以愛的情懷去服務所有人。這種不在乎的態度不應該是一種傲慢或一種高人一等的優越感。要只問大是大非;對的事情,就堅持下去;壞的事情則避免之。那就是最高的Udaseenath。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0年11月20日的神聖講道

4/01 《賽的啟發》

人們計劃去度假、朝聖和參拜寺廟,需要牢記哪些重要事情?薄伽梵今天慈愛地提醒我們。
你像郵政包裹一樣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在包裝紙上收集印象,而不是在你內在核心上。盲人去各地,是不會憂慮是黑夜還是白天的。你也是一樣,不區分一座寺廟和另一座寺廟。你在所有地方都表現得同樣漠不關心,同樣以感官為中心。你不讓聖地的聖潔影響你的心念。朝聖之後,你的習慣必須變得更好,你的視野必須變得開闊,你的內觀必須變得更深,你應該變得更穩定,你必須體認到上帝的無所不在和人類的一體性,你必須學會寬容和耐心,學會布施和服務。朝聖結束後,你必須坐在家裡,咀嚼自己的經歷,決心去尋求更高、更豐富、更真實的成道體驗。我祝福你能夠下定這個決心,並一步一步地努力實現這個目標。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4年2月28日的神聖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