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賽的啟發》

我們該如何掌握現在,創造美好未來?真正信神愛神的人標誌是什麼?薄伽梵今天慈愛地提醒我們。

現在是過去的產物,也是未來的種子。如果你好好利用現在,就保證會有更好的未來!如果你濫用現在,未來就會變糟。因此,所有沙迪亞賽服務組織的成員都應該從事有價值的活動,並在他們提供的服務中獲得成就感。如今,每個村莊都暴露在許多疾病的風險中,對此,我們無需責怪任何人,我們只需關心我們可動用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並熱心投入,利用這些資源來做服務以造福鄉里。我們必須懷著信心去做這項工作。人們在斯瓦米面前表現出奉獻和真誠,但在遠離斯瓦米時卻反向而行!這不是真正的虔誠奉愛。虔誠奉愛是全心全意的愛薄伽梵,這樣的愛甚至能馴服野獸。只有當你心中充滿了這樣的愛時,你才能稱得上是一位虔誠愛神的人!你必須向任何你看到,或與之交談的人,以及在你的每一個行動中,展現這種愛!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4年5月20日的神聖講道

5/30 《賽的啟發》

什麼是真正的虔誠奉愛?薄伽梵以《羅摩衍那》中一位偉大奉愛者的榜樣激勵我們。

虔誠並不意謂拜神儀式,虔誠代表對神堅定的愛,它也意謂對神的旨意的絕對服從。喇希瑪那(Lakshmana) 跟隨羅摩 (Rama) 去森林,因為他視羅摩為他的生命氣息。到了奇特拉庫塔山後,羅摩指示喇希瑪那建造一座小屋。喇希瑪那請羅摩指示地點,羅摩回答說:「蓋在你自己挑選的地方。」喇希瑪那聞言傷心不已,說:「我造了什麼罪業,竟然會聽到您說這種嚴厲的話?難道我沒有臣服於您的意志嗎?我有自己的好惡嗎?」希妲看到喇希瑪那的可憐樣子,說:「喇希瑪那,你為什麼這麼激動?羅摩既沒有打你,也沒有責罵你呀。」喇希瑪那回答說:「母親,如果是挨他打或責罵,我會很高興,但是聽到我的好惡有別于他的好惡這種話,讓我無法承受。沒有比聽到主羅摩這樣講更讓人傷心的了。」這事件顯示喇希瑪那的深度虔誠和完全臣服。臣服意味著個人意志應該與神的意志一致。毫不質疑地絕對服從神的命令,乃是真正的虔誠。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4年5月20日的神聖講道

5/29 《賽的啟發》

如何才能獲得最好的保險?我們要支付什麼保費?薄伽梵今天慈愛地揭示並激勵我們。

要把每一項行動都視為獻給神的供品。培養這樣的態度也許不容易,但如果真心地努力,是可以做到的。它並不要求你拋棄家庭或放棄你的財富和地位。我對各位的要求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中,撥出半小時來服務,這有超出你的能力範圍嗎?如果你能為了一份薪水而服務政府或服務某人,每天八小時,過程中經歷許多考驗和困難,難道你就不能花點時間來贏得神恩嗎?其好處是無法估量的。你透過神恩所賺取的東西,會比你所賺取的財富,帶來更大的持久利益。神的恩典就像保險一樣,它會在你需要時提供無限制的幫助。物質財富帶來bhoga(享受),bhoga(享受)導致roga(疾病)。而無私的服務卻是yoga(瑜伽),能讓人獲得神恩!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4年5月20日的神聖講道

5/28 《賽的啟發》

我們要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人生的挑戰?薄伽梵慈愛地提醒我們並激勵我們。

不管別人說什麼或做什麼,都要對神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只有好人才會在人生道路上,面臨障礙。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是為了你好。當學生考試失敗時,他不會放棄,他努力學習,爭取下次考試獲得好成績。同樣的,面對人生的逆境,永遠不要放棄。快樂只是兩次痛苦之間的一段時間。維亞薩(Vyasa)說,Na Sukhath Labhyathe Sukham(快樂無法從快樂獲得)。只有當你克服困難時,才會有快樂。沒有困難,快樂就沒有價值,就像沒有黑暗,光就沒有價值一樣。困難是人類的存在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平靜地處理它們。在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有一次,琨蒂向克里希那祈禱,請祂在她生命中賜予困難,好讓她能永遠記得祂。她說:「克里希那,我的丈夫般度國王在世時,我很難想起您,因為我沉浸在享樂和舒適之中。他過世後,我們吃了無數的苦,因此我們始終記得您。現在我才體悟到困難的可貴。它們幫助我永遠記得您。我已經準備好面對任何困難,但請確保我對您的愛永遠不會減少」。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0年1月14日的神聖講道

5/27 《賽的啟發》

如何時時提醒自己神在這個世界中、在我們的生活中?薄伽梵慈愛地用美麗的例子來解釋!

這個無邊無際的萬有,其背後若沒有「道」,憑人類有可能創造出來嗎?例如,火潛藏在樹枝和樹幹裡面。如果樹枝相互摩擦,可能會產生火,而燒毀樹木、樹枝、等等。是什麼力量讓枝幹充滿潛在的火,同時又確保那些樹枝不釋出那些火而毀了自己,這是人的作為嗎?再以我們攝取的食物轉化為血液的過程為例。這是任何人發明的嗎?是那內蘊於萬物中無所不在的「道」以多種方式展現自己。我們看到各種各類的花,人類可以製作同類的塑膠花,但有誰能在塑膠花中注入天然花朵本有的香味呢?只有「道」才能讓花有香味!嫩椰子裡有甜甜的水,是誰把水倒進椰子裡的?這是人為的嗎?不,只有「道」才能做到!諸如此類的例子應該可以確立你對「道」的信心!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4年5月20日的神聖講道

5/26 《賽的啟發》

我們該如何、以什麼樣的態度向最高目標邁進?薄伽梵今天用一個美麗的例子慈愛地激勵我們。

純潔的愛就像一條鋪得很好的單行道,沒有減速帶,你可以沿著它,以任何你想要的速度衝向神。河流也是一個例子,所有的河流都從山上奔流而下,迅速流去某個地方,去哪裡?去大海。過程中,它們翻越巨石和岩石,巧妙地避開途中的障礙。它們從未停下腳步,而是一直朝著目標前進。生命必須是一條河,奔流到那叫做上帝的海洋。那種流動應該絕不停止或躊躇不前。你必須克服一切障礙,繼續奔向上帝,這必須是你靈性旅程的特徵。要意志堅強、果斷、堅決、真誠,不容有任何軟弱。如果你所看的、所聽的、所想的、你的情感、行為,都是好的,那麼你所感受到的,只會是極樂。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0年5月21日的神聖講道

5/25 《賽的啟發》

教育應該具有什麼性質才算全面而健康?薄伽梵慈愛地解釋,讓大家能獲益。

教育除了發展智性之外,還必須照顧到身、心、靈。它不能局限於建築物的四面牆,對那些願意觀察和學習的人來說,宇宙是一所大學。覺知乃是人生,因此,農夫、木匠、鐵匠、雕塑家、商人都需要覺知到他們的責任、他們的技能和標準,而教育必須加以培養和準備。教育不是訓練書呆子;它必須包括對所有行業、專業和行會的研究和欣賞,它必須鼓勵人接受好的東西並拒絕壞的東西。靈性教育不是一門獨立的教育訓練;所有類型和級別的教育都有包含這一部份,事實上,它是建立一棟經久耐用的大廈的基礎。世俗教育和靈性教育就像豆類種子的兩瓣,發芽的胚芽介於兩者之間,是由兩者共同餵養的。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5年7月25日的神聖講道

5/24 《賽的啟發》

為什麼我們應該不斷練習在周遭每一個人身上看到主,即使這可能很困難?薄伽梵慈愛地激勵我們。

你必須培養對每個人的愛,不論每個人的個性和能力有多麼不同。雖然同樣的血液流經全身,但眼睛不能聞,耳朵不能嘗,鼻子不能看。不要過度強調差異而爭吵,要強調基本的兄弟情誼並練習去愛。糖溶解在一杯水中是看不見的,但每一滴水對舌頭來說都明顯有甜味。同樣的,聖靈也是看不見的,但內蘊於人內部,人人都有辦法體驗到,無論他處於底層還是頂層。持念神的名號,品嚐那種甜蜜,那是每個人心中都有的,並默想祂的這些名號所代表的榮耀和慈悲。然後,你就會比較容易在所有人身上看到祂、愛祂、敬拜祂。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7年7月31日的神聖講道

5/23 《賽的啟發》

在吉祥的佛陀節,表達對佛陀的尊敬,其最佳方式為何?薄伽梵慈愛地用佛陀教導的精髓啟發我們。

各位愛的化身!只在佛陀節感到快樂,是不夠的,你必須能夠時時刻刻感受到極樂,而藉由遵循佛陀的教導就可以做到這一點。如今,人們在演講方面是偉大的英雄,但在實踐上卻是零。轉化佛陀的教導為實踐,遠比口若懸河的演講重要。這才是享受快樂的正確方式,這也是對佛陀表示尊敬的正確方式。佛陀的教導崇高而神聖,他最重要的教導是:Ahimsa paramo dharmah - Ahimsa (非暴力)是至高的達摩(法),佛陀如是宣稱並非常強調。佛陀也告誡說,人必須有「正見」,他說:「正見是過純潔生活所必需。」你應該培養samyak drishti(只看善的事物,非善勿視)和samyak sravanam(只聽善的事情,非善勿聽)的習慣。對佛來說,一切都得純淨而神聖。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0年5月21日的神聖講道

5/22 《賽的啟發》

什麼是薄伽梵的高聲呼籲、願望和誓言?是我們這些崇拜祂的人必須思考和實踐的?薄伽梵今天予以解釋並啟發我們。

擴展愛心的第一步,是家庭,你必須尊敬和取悅父母,他們給了你生活和學習的機會。如果你惡劣對待他們或令他們悲傷,那你如何能透過服務和了解來讓別人高興?拓展(心量)是教育的基調。你知道,當氣球被吹大時,它會破裂,裡面的空氣與外面無邊無際的空氣融合。你的愛也必須充滿你的家庭和社會,最後甚至超出這些聯結,而達至全世界。一滴水放在掌心很快就會蒸發,它太孤獨了。但是若讓它落進海裡,它就成為海洋的一部分而存活,並具有大海的名字、味道和浩瀚!培養愛心;在人心中播下愛的種子。在沙漠上沛降愛,讓人類可以得到綠芽、可愛的花朵、美味的果實、甘甜的瓊漿。這是我的願望、我的使命、我的誓言。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5年7月25日的神聖講道

5/21 《賽的啟發》

在人生中,責任和慾望大多且經常彼此衝突,如何贏得這場戰鬥?薄伽梵今天慈愛地鼓勵、指導和激勵我們。

只有人類才有機會以最愉快的方式——服事神——來了脫生死輪迴。由於無知,或者更糟的,由於叛逆,他讓機會從手中溜走,並因此而悲傷、痛苦、恐懼和焦慮。透過擺脫對物質東西和肉體享樂的迷戀,人可以成功地讓自己解脫。他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夠久了;現在是回頭並朝目標穩步前進的時候了。他對人、對事物所產生的愛必須昇華為純潔、神聖的對神的膜拜,然後轉變為對神的愛。讓自己相信,主就在你內部,是戰車駕駛,握著五匹馬(感官)的韁繩,時時給你建議來引領你,就像當年阿周那向祂祈禱時祂所做的事。然後,你就很容易讓自己相信,同一位戰車駕駛也在引領所有其他人和眾生。當你堅固地建立起這種信念時,你就會擺脫仇恨和惡意、貪婪和嫉妒、憤怒和執著。祈求上主強化這個信念和信心。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7年7月31日的神聖講道

5/20 《賽的啟發》

如何每天活在善的甜蜜之中?薄伽梵慈愛地引用佛陀的教導來提醒我們。

如果你把一顆小石頭扔進井裡,水面就會產生漣漪,並傳播到井的邊緣。同樣的,如果你把一顆叫做善念的小石子丟進叫做心的井裡,產生的漣漪會傳遍全身。漣漪抵達眼睛時,會激發出純淨的眼光。漣漪抵達耳朵時,會將耳朵調頻至神聖的聲音。漣漪抵達雙手時,會促使它們做出正確的行動。就像這樣,漣漪傳遍全身,激起通身如交響樂般的神聖活動。因此,善良和高貴的思想是神聖活動的基礎。這些就是佛陀的偉大教導。你們對這些教導有何反應?毫無疑問的,你們都讀過含有佛陀教導的書,可是一放下書就把那些教導給忘了。記住,檀香要不斷研磨才能體驗到香味。甘蔗要充分咀嚼才能完全感受到其甜味。同樣的,只有持續不斷地實踐那些神聖教導,才能帶來法喜極樂!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2年5月30日的神聖講道

5/19 《賽的啟發》

怎麼樣才能讓我們的愛不變而且完美?薄伽梵今天清楚地為我們解釋。

人一出生為嬰兒,就依偎在母親的懷裡,視之為天堂。隨著他長大,他對求學產生了興趣,忘記了母親。在孩童時期,他體驗到對運動和遊戲、讀書和娛樂的愛。完成學業後,他進入家庭生活,沉浸在感官享受中。後來,他對賺錢產生了興趣,而對妻子和孩子失去了興趣。後來,他甚至對財富也失去了興趣,而將心思轉向神。像這樣,人在一生的不同階段表現出對不同事物的喜愛。愛不是在你的人生中途,進入你生命的東西,它是一直與你同在的真如自性。你不應該讓這種愛時時刻刻在改變。你必須將你所有的想法念頭轉化為愛的表達。最好的修行方式,是將你所從事的任何行為。當成對神的奉獻。無論你做了什麼善行或靈性行為,那些行為如果沒有充滿愛,就沒有價值。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2年5月30日的神聖講道

5/18 《賽的啟發》

我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效法神的哪些特質?薄伽梵今天用祂的信息慈愛地激勵我們。

如果你知道道路和目標,你就能發現自己是否有進展;否則你如何能發現?目標是擴大你的視野、你的憐憫心、你的愛,到達神廣施祂的愛、祂的慈悲和祂的恩典的那種程度。所以,要時時留意,努力將更多更多部份的神納入你裡面。血液必須從頭循環到腳,愛必須由高處循環到低處,唯有這樣才能確保個人和社會的健康和幸福。這是神的世界;一切眾生都是祂的,祂愛所有眾生,就像月亮散發涼爽給所有眾生一樣。不要執著迷戀世俗事物和世俗志趣。身在世界中,但不讓世界進入你。不為私利地工作,盡你所能地履行你的職責,而感到滿足。不要把任何欲望供在神面前,因為無論祂對你做些什麼事,無論祂如何對待你,那都是祂最喜歡給你的禮物!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8年3月5日的神聖講道

5/17 《賽的啟發》

什麼是真愛?在哪裡可以找到它?薄伽梵今天如此慈愛地提醒我們。

在人的層次,愛有多種形式。「愛」這個字被廣泛使用在母親和子女、夫妻、主僕、師徒之間的關係中。但這不是真愛。它不能被稱為Prema(愛),它只是Anuraga(執戀)而已。 Prema (愛)這個字只能用於對神的完全的愛,它是徹底無私的,它不是來自世間,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這是Sahaja swaroopam(自然狀態)。今天,人們已經忘記了這種神聖而耐久的愛。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得上愛。與愛的甜蜜相比,即使是甘露也顯得索然無味。這種愛讓神的信徒甚至神都狂喜地起舞。這樣的愛在自私自利的人的心中沒有容身之地。它只會寓居在於純潔、無私和神性的人的心中。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2年5月30日的神聖講道

5/16 《賽的啟發》

達到斯瓦米所說的「開悟」狀態的最佳方法為何?薄伽梵今天用祂的信息慈愛地重振了我們。

人剛出生的時候,是沒有欲望的。但隨著他長大,他有了很多欲望,而形成束縛。人應該讓心念充滿對神的愛。他應該忘記所有的憂慮並默想祂。這只有透過不斷練習才有可能。讀、寫、走、說,所有這些都要靠練習才能學會。同樣,即使在靈性道路上,修習也是非常重要的。開始練習愛。這才是正確的修行。與越來越多的人分享你的愛,你將會體驗到合一。一旦你開始與每個人分享你的愛,整個世界就會成為一個大家庭。以這種方式擴展你的愛之後,控制你的外向思想並轉向內在。然後你就會達到一種完全無念、無行動的妙明狀態(Illumination Mind:光明心,清明的心,清明心,開悟,悟)。連鐵都會被電流熔化。同樣的,善惡的二元對待也被這種妙明消滅。用修行術語來說,這稱為三摩地(samadhi)狀態,意思是sama+dhi(入定)。這種妙明統一善與惡,培養出一體觀。為了達到這種狀態,你該怎麼做?以愛心服務眾人,把服務別人當成是在服事神。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0年11月20日的神聖講道

5/15 《賽的啟發》

如何看待別人對我們的批評?薄伽梵以祂全部的愛,今天再次提醒我們。

你甚至要向那些批評你的人致敬,因為神性存在於所有人之內。不要懷有憤怒等情緒而腐敗你的心念。要懷著愛向神祈禱。昔日所有高貴的靈魂和轉世下凡也必須忍受批評。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批評呢?事實上,批評反而增加他們的榮耀。快樂是兩次痛苦之間的一段時間。影子追隨光,不該害怕影子。即使在影子中也有光。光與影不能分離存在,它們之間有一種一體性。因此,別人公開批評斯瓦米或任何其他長者,你不要做出反應,置之不理就行了,說那不干你的事。如果有人指出你的錯誤,你當然可以改正。但如果有人公開對你提出不實指控,你不用放在心上,要快樂。如果對方是高聲批評,那種聲音只是進入稀薄的大氣中。如果批評者只是在心中批評,那它就落到自己身上。既然如此,你又何必為其所擾呢?隨便人家怎麼說;保持冷靜。不管發生任何事,都視之為對你有好處。懷著這樣的平常心,繼續做你的好事。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0年12月25日的神聖講道

5/13 《賽的啟發》

我們都經歷過世間的苦澀。我們要如何讓平靜與愛從內心湧出呢?薄伽梵給我們一個寶貴的秘訣,讓我們可以每天練習。
毒的東西是當今人類的日常食物。他的眼睛喜愛毒;他的嘴裡噴出毒;當毒的東西被宣佈時,他的耳朵會搖晃;他的腳把他帶到毒窩;他的心念在思索毒害其他心念的計劃!只有神才能吞下毒物並使世界擺脫浩劫,就像希瓦神在哈拉哈拉(halahala,眾神仙和阿修羅攪動原始海洋時海洋釋出的可怕毒液)將毀滅世界時所做的事。冥想希瓦神,希瓦的喉嚨因喝下哈拉哈拉而變成藍色;那麼毒就無力傷害你了。我呼籲各位將你內在所有的毒物帶來並獻給我;並從我這裡取走健康、快樂和天堂本身。人心中的如意樹(Kalpavriksha)正被野草和茂密的荊棘窒息。除去這些令人窒息的灌木叢,樹就會生長並結出果實!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8年4月9日的神聖講道

5/12 《賽的啟發》

什麼是包治社會和世界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薄伽梵以祂的全部耐心,今天再次親切地提醒我們。
你們都是我的神性的火花。所以,要與你的同胞分享你的愛,就像我與你們所有人分享我的愛一樣。那樣你也會變成神。如果每個人都遵循神聖的道路,世界無疑會有和平與繁榮。各位愛的化身!拋棄無明,點燃內心的智慧之燈,最終與「道」合一。這是斯瓦米今天給你們的訊息。培養愛心。唯有透過愛才能消滅妄心;唯有透過愛才可以治癒你的任何疾病;只有愛才能根除你的邪惡特質。所以,要愛一切。要愛的是hridaya,心,而不是肉體。愛那供奉在你心中的聖靈。身體、心念、智能和感官都只是工具,你才是主人。所以,要master the mind(主宰你的心念)並成為mastermind (主腦)。絕對不要成為你的心念的奴隸。成天默想聖靈。你可以念誦任何名字並默想任何形相;但要明白這個真理:神是同一位且只有一位。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0年7月16日的神聖講道

5/11 《賽的啟發》

為什麼我們應該同樣歡迎逆境和興旺?薄伽梵今天慈愛地提醒我們。
昔日的聖賢和先知們必須經歷巨大的艱辛和麻煩,才能為全世界建立偉大的理想。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教導在印度人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個人和社會都必須經歷許多磨難才能進步和繁榮。人不但要面對困難,還要面對指責和批評。高尚的靈魂永遠不會在乎困難或批評,社會的福祉是他們人生的主要目標。各位愛的化身!要歡迎悲傷,就像歡迎快樂一樣。只有當你同樣看待快樂和悲傷時,你才會有平常心。人體的頭被認為是神聖的,而腳則不被認為是神聖的。別人來你家時,你能只歡迎頭而請腳出去嗎?當你歡迎頭時,你也歡迎了腳。同樣的,當你歡迎快樂時,你也歡迎了悲傷。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0年5月6日的神聖講道

5/10 《賽的啟發》

為什麼我們要對自己的每一個行動保持謹慎?薄伽梵今天親切地解釋並給我們重要的建議。
傷害別人等於傷害神。我們的仇恨肯定會反彈回我們身上。今天,人們以傷害他人來獲得惡魔式的快樂,卻不了解總有一天他們要承受自己行為的後果,這是真理。讓別人快樂,你也一定會快樂。如今,暴力和謀殺已成為家常便飯。人的偉大不在於殺害他人,即使是昆蟲也能殺害其他生命。人的偉大在於拯救生命。各位愛的化身!沒有人能躲得過反作用、迴響和反射。你可能認為你今天逃過了反作用,但明天或後天它一定會到來。你註定要面對你的行動的後果。所以,行善,就一定會得到好的結果。如果沒有立即的回報,也不要洩氣,等待一段時間,你一定會得到回報。沒有人逃得過自己行為的後果。不過,當你承受壞的後果時,唯有祈禱能減輕你的痛苦到某種程度。藉由表達你對神的感激來進行這個祈禱。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0年7月16日的神聖講道

5/09 《賽的啟發》

別人嘲笑我們所崇拜的人或嘲笑我們,我們該如何對待他們?薄伽梵親切地透過喬達摩佛陀的一段軼事來解釋。
佛陀悟得四聖諦後,坐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一群不信的人聚集在他周圍,嘲笑和辱罵他。他的弟子被激怒了,他們向佛陀祈求:「世尊,請容許我們教訓這些誹謗者的無禮和無知。」佛陀對他們的憤怒只是微笑,他說:「親愛的,你們不知道他們從這個練習中得到了多少快樂嗎?你們因崇拜我而得到快樂。他們因辱罵我而得到快樂。你們對我傾注崇敬,他們對我傾注嘲笑,並得到同樣的滿足。克制自己,不要憎恨任何人,這就是我的教導,這是古訓。」有些人不能容忍別人的榮耀;有些人充滿了嫉妒的毒液;有些人有惡魔本性,不能容忍聖潔和神性;有些人因失望而墮落,並責怪神;這樣的人喜愛辱罵。如果你與這樣的人及其追隨者為伍,你只會汙染你的心。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3年1月14日的神聖講道

5/08 《賽的啟發》

為什麼探討適合我們的行為準則很重要?它又是根據什麼?薄伽梵今天慈愛地提醒我們。
認為自己是人,那只是一半的真相,另一半的真相在於了解你不是動物。你要不斷提醒自己:「我是人,不是動物。」不要停在這個階段,進一步詢問自己是哪種性別,處於人生哪個階段,你是 Brahmachari、Grihastha、Vanaprastha 還是 Sanyasin(學生、持家者、隱居森林者或遁世者)。根據你人生的階段,遵循適合的達摩(Dharma,法)。當你是學生時,你不應該遵循持家者的達摩。今天的人無法了解對應到人生四個階段的達摩。人生不同階段的行為準則是不同的。永遠不要錯誤地認為達摩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樣的,無論他們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今天,「不如法」的原因是人們試圖遵循不適合他的年齡或生命階段的達摩。每個人都應該嚴格遵守與他或她的年齡和生命階段相對應的達摩。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0年7月16日的神聖講道

5/07 《賽的啟發》

受到批評時,我們該如何回應?為什麼?薄伽梵今天向我們清楚地解釋這一點。
原諒那些傷害你、批評你的人。相信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是為了你好。如果有人辱罵你,不要還擊。問問自己,他是批評身體或阿特曼(真我)。如果他是批評身體,那他就間接地幫了你一個忙,因為身體只不過是一堆肉、血、骨頭和糞便。另一方面,如果他是批評阿特曼,那等於是批評他自己,因為同一個阿特曼存在於你們兩個人的內部。人應該培養這種寬恕精神和寬大的胸襟。各位愛的化身!上師驅除因執著於身體而產生的無明黑暗。身體只是一件工具。上天給你一副身體來走行動(瑜伽)之路,它是上天的禮物。 Deho Devalaya Prokto Jeevo Deva Sanatana(身體是寺廟,居住者是神)。將所有身體視為神的殿堂並向其致敬。 Sarva Jeeva Namaskaram Kesavam Pratigachchhati 和 Sarva Jeeva Tiraskaram Kesavam Pratigachchhati (無論你向誰致敬,它都會抵達神。無論你指責誰,它也會抵達神)。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0年7月16日的神聖講道

5/06 《賽的啟發》

在慶祝神聖的伊西瓦拉媽紀念日之際,薄伽梵慈愛地提醒我們她值得效法的崇高特質。
有一次我帶伊西瓦拉媽去布林達梵,那是在暑期課程期間,來自全國各大學的學生都來上課,還有很多外國人。她對課堂上教的崇高課題,以及斯瓦米晚上的開示感到非常高興。有一天,我問她:「你現在快樂嗎?」她回答說:「斯瓦米,我還需要什麼呢?那麼多國家的人民都從中受益,這足以讓我快樂了。」她心胸寬廣,她希望每個人都快樂。她雖然沒有受過教育,卻教每個人這種崇高的品質。我們的國家婆羅多(印度古稱)因這些母親而享有盛譽。有一天,她吃完早餐後,坐在大廳裡,斯瓦米在樓上,突然她喊了三聲「斯瓦米」,我對她說:「我來了,妳別走!」當時在場的葛卡教授很驚訝我為什麼這麼說。我衝下樓去,她握著我的手說:「我對這個暑期課程非常滿意。不只學生受益匪淺,連我也養成了寬大的胸襟。斯瓦米,我要走了!」她向我合十,然後安詳地去世。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1年11月19日的神聖講道

5/05 《賽的啟發》

敬拜神的最好方式為何?薄伽梵親切地予以解釋,以便我們可以完善對祂的敬拜和服務。
上主無所不在,並且可以呈現多種形相。我們最好體悟這個真理並接受寓居在一切眾生內部的聖靈。無論誰來找我們,無論他以何種形相來尋求我們的愛和關注,他都應該得到那種我們會給予神的愛和關注。神在一切眾生內部。當你看到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時,你應該像尊重神一樣的尊重他。如果你不能尊重眼前的一個活生生的人,你如何能尊重看不見、接觸不到的神呢?你的父母是你首先應該視為神的人。忽略你的父母,即使你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敬拜神,也是徒勞無功。要把神當作一種生命力來敬拜,而不是當作一幅無生命的相片。
-第 28 章,夏日涼雨 1974 年

5/04 《賽的啟發》

Sairam🙏🏻百善地尼樂園送上親切問候。
賽的啟發 2024年5月4日
神的信徒和求道者必具的兩項特質是什麼?薄伽梵慈愛地解釋,讓我們可以信心十足地前進。人各有自己的心念,基於他的 Ichcha-Shakthi(意志力),念頭生起。某人喜歡敬拜羅摩。另一個人喜歡希瓦神。第三個人喜歡敬拜克里希納。第四個人因默想耶穌而得啟示。另一個則沉思真主阿拉。所有這些都基於個人喜好。但是,在所有人的心念中,無論他在哪個國家、哪個地區,想崇拜什麼形相,想敬拜什麼神,想持唸什麼名號,有兩樣東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Vishvasam(信心)和Shraddha(真心誠意)。若不是真心誠意,即使是最小的事情也做不好。不是真正有心,什麼事都做不成。《薄伽梵歌》說,Shraddhavan labhate Jnanam-唯有真心求道者才能得到般若智慧。一個人無論多麼聰明,如果沒有認真的態度,他什麼都成就不了。一個真正的有心人可以將一小塊木炭餘燼變成巨大的火堆。
-第 28 章,夏日涼雨 1974 年

5/03 《賽的啟發》

身為修行者,修行獲得豐收的最可靠方法是什麼?薄伽梵今天向我們清楚地解釋了這一點。
修行之路有兩個步驟,Vidhwamsaka(去除某些東西)和 Vidhayaka(有意識地努力培養某些東西)。當農民想在自己的土地上播種並獲得農產品時,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土地上所有不需要的灌木和雜草。所以,第一步是 Vidhwamsaka ,亦即銷毀不需要的東西。然後他會耕地、灌溉,把田地準備好以便播種。田地在這裡的意思是“kshetra(場域)”,也代表我們的心。這顆心就好比一塊田,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淨化它,去除既有的不純淨思想。然後你必須以慈悲和仁慈去耕耘那片田,最後用prema(愛)之水去灌溉。以prema(愛)之水灌溉之後,你才能播下種子──主的名號。如果你把種子撒在乾淨、悉心準備的地方,它很容易發芽。所以,潔淨你的心並播下主名的種子,那你就能獲得豐收。
-第 28 章,夏日涼雨 1974 年

5/02 《賽的啟發》

是什麼東西讓我們看不見萬物內部的上主?薄伽梵今天用祂寶貴的指導慈愛地激勵我們。
只要你還有一絲我執,你就無法清楚的看見主。這我執就是 thera(帷幕),聖者蒂亞格拉賈(Tyagaraja )祈求上主 Venkateshwara 將其從他的心念中除去。如果你不斷告訴自己:「是祂,不是我。」「祂才是力量,我只是工具。」,我執就會被摧毀。將祂的名號時時掛在嘴邊;每當你看到或聽到任何美麗或宏偉的事物時,都要沉思祂的榮耀;要在每個人身上看到上主,看到祂在以那副形體走動。不說別人的壞話,只看到別人的優點。把握每一個機會來幫助他人、安慰他人、鼓勵他人走上靈性道路。要謙虛,不要以自己的財富、地位、權威、學問或種姓為傲。將你所有的物質財產、頭腦方面的技能和知識成就投入於服務上主和祂眾多的顯化!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4年8月13日的神聖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