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

精神理念




主要基於人類五大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是普世的基本原則。
LOGO & 5HV
(圖片來源:沙迪亞賽國際組織http://www.sathyasai.org/)


賽中心的標誌(表1)正是闡述這五大價值,賽巴巴說:「愛在思想是真理;愛在行動是正義;愛在感覺是和平;愛在理解是非暴力。」
他一再提醒我們必須回歸人類價值,這五項價值應和諧地被引發,缺乏其一,人類的卓越便不算圓滿。
更高層次的人生,指的是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並顯露神性,皆取決於五大價值的培育。它提升了個人的靈性,也提升了社會的層次。

如果每個人皆有「神性存於每個人之中」的這種感覺並去分享它,人類價值將自然而然地根植於每人心中。
我們必須在全世界宣揚這些價值,靈性便會充斥於世界之中。五大價值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它必須被實踐在日常生活中才有意義。真理是我們所須說的,正義是我們所須做的,和平是我們所須體驗的,愛是自然流露的本質。

根據賽巴巴的教導,可以建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圖45),以萬物一體為底層,「愛萬物事萬物」,以及「永遠幫助切莫傷害」為其兩個等邊,頂點為「自性開悟」:

智慧三角

在靈性探求的道路上,第一步是要認識萬物一體,那就是宇宙只有一個,也是唯一的宇宙意識,亦被稱為神或梵,所有的名和相都是同一個神的顯現,這就是為什麼巴巴再三強調,我們必須在分殊中確認單一的原因了。

如果一個人在心中充滿了萬物一體的信念,自然地,他的心胸就會散發出對一切生命的熱愛,因為去愛就是去體驗在思言行上與一切眾生的合一。結果,這愛心就會激發我們的雙手去為一切眾生服務。所以,如圖所示,賽巴巴的教導結合了智慧瑜珈、虔誠瑜珈、行動瑜珈三大法門,以成就自性法門,讓我們在靈性修習(心)、價值教育(頭)與無私服務(手)中加快靈性的覺醒,而最終達致自性的開悟。



賽巴巴語錄(節錄自the Sri Sathya Sai Cenrtal Council(SCA),2008):


1.你並非是一而是三:一是你認為的自己(肉身),二是他人認為的你(心念),三是真正的你(聖靈)。你並不是肉體也不是心念,它們只是工具而已,你是聖靈的化身。

2.以身作則是身為老師最重要的素質,要獲得學生的敬重,老師必須身體力行,身口意一致。
首先必須「成為」(Be),而後是「力行」(Do),然後才「口述」(Tell)。
任何教育工作者的力行和口述,只能發自他的真實本質(Being)。

3.我們的本性即是神性,人生的目的是要覺悟、明瞭這神性。欲達到此目的,須做到下列事項:過著良善的生活;愛萬物,事萬物;永遠幫助,切莫傷害;為所需要的人提供無私的服務;對所有的生命都賦予愛與尊重。

4.要專心一志地發掘潛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靈性寶藏,就如同發掘潛藏在沙堆中的黃金一樣。
在耐心的堅持下,慢慢的你就會無視於人類的外表形相,而注意到深藏於人人之內的靈性。

5.在服務他人之前,先服務自己。使自己的心胸寬闊,意念純淨。
要擺脫「我」與「我的」的狹隘感覺,而把你的愛延伸至大眾。
愛是一種凝聚力,把整個世界凝結成一個大家庭。

6.一體性(Unity):冥想是聖潔之道,是達致一體性的過程,是體驗神性之途徑。
一旦你的心念與主融合,就像河流匯入大海。這時心念不復存在,而你超越了心念。
這條河在未匯入大海之前有一個形相、名稱和味道。與大海匯合後,它失去了自己的身份。

7.人生宛如一段漫長的旅程,而欲望就像是行李。
行李少,舒適多,使得旅程輕鬆愉快。一旦你把欲望簡少,你就會無憂無慮了。

8.價值為教育的根本,教育是生活的指南,生活是愛的體現,愛是人性的流露,人性是靈性的彰顯,靈性是世界的基礎而世界是和平的熔爐。所以你的人生旅程應該是從「價值」走到「和平」。

9.受教育者,務必明辨什麼是短暫的和什麼是持久的。
他不必追求炫耀和魅力,但必須追求善良的和崇高的。
他務必知道如何保持持身體的的健康,如何抑制心念,如何使智能敏銳和清醒,
不受偏見和憎恨的左右,以及保持感覺的純淨,不受自我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