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31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如何達到超越快樂和悲傷的狀態?世尊今天慈愛地對我們解釋。

在清醒狀態,心念完全有知覺。只要你有個心念,你就會看到prakriti (外在世界,大自然),只要你意識到外在世界,你就無法逃避快樂和悲傷的經驗。那麼,快樂和悲傷的原因究竟為何?是那清醒狀態。在深睡態,沒有心念,因此沒有外在世界也沒有快樂和悲傷的經驗。只要有心念,就有世界;只要有世界,就有快樂和悲傷。當你超越心念時,快樂和悲傷都不存在。如何超越心念?藉由培養對神的愛。Raso Vai Sah (神是甜美的精髓)。就像糖充滿每一滴糖漿一樣,愛遍滿全宇宙。沒有無愛之處。沒有極樂,世界不能存在。愛遍滿一切處,極樂遍滿一切處。人類,不,任何眾生,沒有愛就不存在!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6年9月02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30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什麼紀律是兒童成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成份?做法為何?世尊今天給父母和老師一些非常重要的訣竅。

蛇瓜,如果讓其自由生長,會長得彎彎曲曲的,所以園丁在其尾端綁一顆石頭,隨著它越長越長,石頭的重量將其拉直。兒童和青少年的心念也容易因受到種種影響而長得彎彎曲曲,諸如刺激感官的電影、長輩們製造的空洞虛偽的氛圍、五光十色花花世界的誘惑、對闖蕩和名聲的錯誤觀念。所以學校要綁一顆紀律的石頭,讓他們長得直而真。石頭不要太重,否則會把蛇瓜拉斷成兩截!紀律的種種規定要仔細考慮過,要能適合欲糾正的年齡群。那種氛圍,要能讓人全心全意、自動自發地服從紀律。這種紀律會為國家造就好領袖。他們必須也是好的遵從者,好士兵造就好將軍。學習平靜的年輕學徒成為平靜的支柱,長大成為平靜的翹楚。規範孩子們的飲食習慣,食物很大程度的決定健康和智能、情緒和衝動。限制食物的質和量,以及進食次數和時間。娛樂也要符合道德並能提升靈性,與義人和敬畏神的人一起。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0年3月02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29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如何真正拜象頭神?世尊提醒我們,讓我們能以真誠之心來拜。

象頭神不只是種種活動的主神,而且是所有吉祥儀式的主神,祂甚至能使不吉祥的場合變得吉祥。祂總是在普賜恩惠,祂是興旺和智力的河,有了象頭神的恩典,任何欲望都能實現。向象頭神祈禱時,不要求些小東西,像是考試及格或找到工作之類的,你應該只求:「Vighneshwara(除障之神)啊!我想成就的事,請確保其中沒有障礙。我為了這個目的而拜您。」今天,很少人了解象頭神原理的真正精神,他們只關心外在形象,而忽略了內在密意。這話也適用于許多節慶的慶祝方式,慶祝羅摩的生日卻不了解羅摩代表的品質。欲成為羅摩真正的信徒,就要培養祂的品質。欲成為克里希那的信徒,你要永遠像克里希那那樣安住於極樂中。如果你要當一位賽信徒,你就要充滿愛心,愛一切,服務一切。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8年8月25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28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經典帶給我們什麼信息?在人的靈性探索中,它們扮演什麼角色?世尊今天清楚地為我們解釋。

身體是短暫的,其內在寓居者(Dehi)則永恆且真實不虛。稱其為Dehi,不是因為它只在deha(身體)內部,整個宇宙都是聖靈(道)的身體,因此Dehi這個術語是用來指宇宙意識。欲了悟這個無所不在、永恆不變且真實不虛的聖靈(阿特曼,真如自性,真我),光從經典中尋求權威是不夠的,真如自性不是透過經典來了悟。明心見性要以經典的權威為基礎,但是要透過自己的努力修行,吠陀、奧義書、經典、往世書都是路標,指出方向,指出目標,但那段旅程我們自己要走。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4年9月06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27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何在開始任何重要工作前要拜Vinayaka (象頭神)?在慶祝象頭神生日之際,世尊以一個重要的故事來解釋。

Parameshwara(希瓦神)邀來祂的兩個兒子,大兒子象頭神和二兒子Subramanya,要他們繞世界一圈,誰先完成,就立刻得到一顆果子。Subramanya騎上祂的孔雀,興致勃勃地出發。而象頭神是從一個碩大的模子塑造出來的,坐騎是一隻老鼠,自然比不上弟弟。他哪有希望繞世界一圈?過了一會兒,他看到Subramanya來了,象頭神就繞行祂的父母一圈,然後坐在他們面前,宣稱祂已經繞了世界一圈。希瓦的配偶帕瓦蒂問祂:「你沒有繞世界一圈,怎可以繞我們一圈就宣稱自己繞了世界一圈呢?」象頭神回答:「媽媽啊,您倆遍滿整個世界,我繞你們一圈,不就等於繞全世界一圈嗎?你們無所不在,繞你們一圈就等於繞整個宇宙一圈。」希瓦頒獎給象頭神一個水果,說:「因為你有敏銳的智能,所以你應該當所有靈魂的主人。」因為這個原因,大家在進行一些吉祥儀式之前都會祭拜象頭神,像是搬入新家、舉行婚禮或任何宗教儀式。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4年9月10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26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如何正確使用人生這件寶貴的禮物?世尊今天以恰當的例子來提醒我們。

每個人都是阿特曼(真我,真如自性)的化身,可是因為dehabhimana(身見,認為自己是色身,把自己和身體劃上等號),他忘記了阿特曼原理。放棄身見,培養Atmabhimana(認為自己是真我、真如自性,把自己和真如自性劃上等號)你就會體驗到極樂。這世界上有三種生命,有些只能住在水裡,有些只能住在陸地上,還有一些可以住在陸地也可以住在水裡。同樣的,有些崇高的靈魂用全部的時間來沉思神,其他一些人過著世俗生活但偶爾會想著靈性的事情。他們的人生就像兩匹馬賽跑,他們一腳在世俗,另一腳在屬靈世界。還有第三類的人,他們過著完全世俗的生活,毫無靈性傾向。因為他們患了「無明」的感冒,所以連靈性生活的芬芳都聞不到。上天賜福各位投胎為人,那是各位之大幸。不可能每個人生生世世都投胎為人。投胎為人就像一顆鑽石,而人卻準備拿它來換些煤炭般微不足道的東西。知道鑽石的價值的人,會用它來壓住桌上的紙嗎?不,他會把它鎖在鐵櫃裡。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6年9月02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25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人的生命和鳥獸的生命有何重要區別?世尊今天以一個引人深思的例子來提醒我們。

有些人論辯說,人出生,只是為了滿足感官而已。有些人認為,應該累積食物和財富,只為了快樂。如果人像其他動物那樣只會吃,那他和它們有何差別?為了吃,需要投胎為人嗎?鳥不存積食物,餓了,就直接去覓食充飢。而人則會為了未來的滿足而存積食物。人出生,不是為了尋找食物,而是為了尋找真如自性。我們要培養理智,因為理智讓我們能透過不斷思惟和明辨來區分好與壞。我們不該讓腦袋裡塞滿世俗的東西。我們必須實行貯存在心念中的好的原理。長輩們的開示,以及偉大書籍裡面的訊息,都指出一個偉大的原理:在多樣性中看到一體性。但這個原理如果沒有在日常生活中實行,那它就仍然只是理論而已。
1972 年 夏日涼雨 第21章

2025 年 8 月 24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什麼要把心念中好的印象從壞的印象中過濾出來?世尊今天以適當的例子提醒我們。

科學家,特別是地質學家,很清楚這一點。當他們探勘黃金時,他們找出黃金所在地點,然後往地下深挖,找到一塊塊不純的粗金,裡面摻雜著其他元素。在這種自然狀態,黃金與其他雜質共存。之後,他們淨化不純的塊狀粗金,萃取出純金。所有大自然的定律都像這樣。回應大自然的呼喚(大小便的文雅說法)、睡覺、吃東西、等等都是大自然的定律。然而光是順從這些大自然的定律,我們不會有任何進展或抵達任何更高的目的地。從同一顆心,我們發現有兩種情緒,一個是怒氣,一個是慈悲。兩種互相牴觸的情緒發自同一顆心,這種天性難以了解。因為心同時是善和惡的來源,所以學生們務必去了解我們的祖先如何持續不斷的只專注於善。
1972 年 夏日涼雨 第21章

2025 年 8 月 22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什麼我們要敬愛美麗的大自然?世尊今天清楚地提醒我們。

大自然不僅僅是五大元素,地、水、火、風、空,的顯現,也不是五種生命元氣、或身心靈五層、或五種感官的顯現。大自然是「道」本身的顯現。人類正在拼命吸引和控制這個美麗的大自然。柏拉圖描述和教導人們大自然是真、善、美。可是這種美和優雅從何而來?上帝是美!因此,大自然也美。所以,是上帝的形象反映在大自然中。人類未經上帝的允許,企圖獲得這樣的大自然,而經歷失敗和艱辛,導致各種麻煩、障礙、悲傷。這個真理在史詩《羅摩衍那》裡有提出。大魔頭羅伐那不顧神的化身羅摩,而愛慕大自然,試圖得到希妲,她是大自然的人格化。誰能寄望贏得大自然?那是上帝的財產。夢想贏得大自然,是無明的表現。羅伐那最終的下場為何?他導致他的家庭、兄弟、兒子、和王國的毀滅。因此,在獲得大自然之前,要先贏得神的恩典。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6年5月28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21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什麼我們要敬愛美麗的大自然?世尊今天清楚地提醒我們。

大自然不僅僅是五大元素,地、水、火、風、空,的顯現,也不是五種生命元氣、或身心靈五層、或五種感官的顯現。大自然是「道」本身的顯現。人類正在拼命吸引和控制這個美麗的大自然。柏拉圖描述和教導人們大自然是真、善、美。可是這種美和優雅從何而來?上帝是美!因此,大自然也美。所以,是上帝的形象反映在大自然中。人類未經上帝的允許,企圖獲得這樣的大自然,而經歷失敗和艱辛,導致各種麻煩、障礙、悲傷。這個真理在史詩《羅摩衍那》裡有提出。大魔頭羅伐那不顧神的化身羅摩,而愛慕大自然,試圖得到希妲,她是大自然的人格化。誰能寄望贏得大自然?那是上帝的財產。夢想贏得大自然,是無明的表現。羅伐那最終的下場為何?他導致他的家庭、兄弟、兒子、和王國的毀滅。因此,在獲得大自然之前,要先贏得神的恩典。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6年5月28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20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在印度有個傳統:我們以燃燈來開始一個重要活動。這種做法其意義何在?世尊今天清楚地予以解釋。

在這個會議開幕前,斯瓦米點燃一盞燈。沒有別的東西比這個神聖、光輝的火焰更能象徵神性。它永遠向上升,它可以被放在任何地方。在任何地方點燃它,它都會驅除黑暗。自古以來,印度人就遵循在吉祥慶典開始時燃燈這個神聖習俗。他們敬拜火光,因為它驅除黑暗並且象徵智慧之光輝。這樣的神聖傳統,從上古以來就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今天卻被忽視,人們浸淫在那些違反這種傳統的做法中。如果你了解這個習俗的意義,以及燃燈背後的精神,你就能了解真如自性。燃燈需要四樣東西——裝油的容器、油、燈芯、火柴(火)來點火。同樣的,欲驅除你內在的黑暗,你需要智慧之火。唯有靠內在神聖之燈發出的光,你才能綻放而值得身為人。內在純潔是最大的財富,內在純潔是燈芯,心是裝油的容器,虔誠是油,神恩是火(柴),能點燃智慧之燈的火。欲得到神恩,最主要的先決條件是思、言、行的和諧一致。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5年7月08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19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在印度有個傳統:我們以燃燈來開始一個重要活動。這種做法其意義何在?世尊今天清楚地予以解釋。

在這個會議開幕前,斯瓦米點燃一盞燈。沒有別的東西比這個神聖、光輝的火焰更能象徵神性。它永遠向上升,它可以被放在任何地方。在任何地方點燃它,它都會驅除黑暗。自古以來,印度人就遵循在吉祥慶典開始時燃燈這個神聖習俗。他們敬拜火光,因為它驅除黑暗並且象徵智慧之光輝。這樣的神聖傳統,從上古以來就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今天卻被忽視,人們浸淫在那些違反這種傳統的做法中。如果你了解這個習俗的意義,以及燃燈背後的精神,你就能了解真如自性。燃燈需要四樣東西——裝油的容器、油、燈芯、火柴(火)來點火。同樣的,欲驅除你內在的黑暗,你需要智慧之火。唯有靠內在神聖之燈發出的光,你才能綻放而值得身為人。內在純潔是最大的財富,內在純潔是燈芯,心是裝油的容器,虔誠是油,神恩是火(柴),能點燃智慧之燈的火。欲得到神恩,最主要的先決條件是思、言、行的和諧一致。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5年7月08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18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在印度有個傳統:我們以燃燈來開始一個重要活動。這種做法其意義何在?世尊今天清楚地予以解釋。

在這個會議開幕前,斯瓦米點燃一盞燈。沒有別的東西比這個神聖、光輝的火焰更能象徵神性。它永遠向上升,它可以被放在任何地方。在任何地方點燃它,它都會驅除黑暗。自古以來,印度人就遵循在吉祥慶典開始時燃燈這個神聖習俗。他們敬拜火光,因為它驅除黑暗並且象徵智慧之光輝。這樣的神聖傳統,從上古以來就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今天卻被忽視,人們浸淫在那些違反這種傳統的做法中。如果你了解這個習俗的意義,以及燃燈背後的精神,你就能了解真如自性。燃燈需要四樣東西——裝油的容器、油、燈芯、火柴(火)來點火。同樣的,欲驅除你內在的黑暗,你需要智慧之火。唯有靠內在神聖之燈發出的光,你才能綻放而值得身為人。內在純潔是最大的財富,內在純潔是燈芯,心是裝油的容器,虔誠是油,神恩是火(柴),能點燃智慧之燈的火。欲得到神恩,最主要的先決條件是思、言、行的和諧一致。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5年7月08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17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我們要從那些牧牛女的一生中學些什麼?世尊今天提醒我們。

沒有愛就沒有快樂。克里希那時代的那些牧牛女充滿了愛,以至於她們在所做的所有事情中都看到克里希那。當你的心中充滿愛時,你對任何人都沒有惡意。培養信心,相信聖靈在人人內部。懷著奉獻的精神把自己交託給聖靈。克里希那和那些牧牛女之間的關係,其象徵意義為:每個人的心是布林達梵(Brindavan ,克里希那童年時居住與牧牛之處)。心中所想好比那些牧牛女,阿特曼(真如自性)是克里希那。法喜極樂是克里希那的玩耍。每個人都要把心變成一個布林達梵,並把寓居在那裡的阿特曼視為克里希那。每項行動都要被當成是克里希那的神性遊戲。慶祝克里希那誕辰會供奉Paramannam(以粗糖煮的飯),Paramannam的真正意義是和Param(至上)有關的Annam(食物)。Paramannam是甜的,你的愛必須是甜的,你奉獻給神的,必須是你甜美的愛。你的愛必須擁抱一切。這是阿梵達給世人的首要訊息。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8年9月03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16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神降生世間,目的為何?值此克里希那誕辰之際,世尊揭露克里希那降臨世間的意義。

「道」降生為阿梵達,不論是羅摩或克里希那、魚、野豬、侏儒,都只為了一個目的!你們只看出神的下凡其一時的結果,但你們要注意到,道成肉身只是為了教導世人關於愛的真理,「人啊,因為你們缺乏愛,充滿自私,這個世界才陷入那麼多衝突與混亂。唯有長養愛心和奉獻精神,你們才會了悟人的內在神性。」沒有奉獻精神的人,會成為各種疾病的獵物。沒有愛的人是行屍走肉。是愛和奉獻使人神聖。愛的果實只有愛。愛是它自己的見證。愛裡面沒有一絲自私自利。因為愛是為了它自己而存在,所以它沒有憂懼。為了教導人類愛之道,阿梵達們才降臨這個世界。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8年9月03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15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什麼是真正的自由或獨立自主?在這個印度獨立紀念日,世尊解釋真正的個人自由這個概念。

今天的人想要有無限的自由,自由究竟是什麼?智慧的極致是自由,文化的終極目的是完美,知識的終點是愛,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品德。人類的人性在墮落,因為他日漸失去這四項素質。什麼是svechchha(self-will,隨自己的意志,隨心所欲,能獨立自主,不受外在擺佈,不受制於外界。)?它是個人的意志,但要以同樣心情看待勝敗、成敗。渴望成功,厭惡失敗,這不算svechchha。真正的自由,在於平等看待快樂和悲傷。薄伽梵歌裡也有提出同樣的真理:Sukha Duhkhe Samekritva Labhaalabhau Jayajayau (對快樂和悲傷、得失、勝敗要保持平等心)。假設你邀請一位朋友到家中,你能只讓他的臉進屋,而叫他的腳出去?人性在於視兩者為平等。要以同樣的心情歡迎好和壞、成敗、毀譽,此乃體驗svechchha之正確方法。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7年5月08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14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什麼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為什麼我們把它給忘了?世尊以一個實際的例子解釋。

如果有人向某人打招呼,問他:「你是誰?」那人因為把色身當成自己,所以說出他的名字做為回答。繼續問他,他會介紹自己,說他是一個醫生、農夫、學生、等等。若繼續問下去,他會以國籍來當作身份,說自己是美國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等等。深入檢視這些回答,你會發現,沒有一個答案給出真相。他的名字是得自父母,呱呱墜地時那名字不屬於他。他以他的專業做為自己的身份,這也非真實,因為他是他,專業是專業。那麼,什麼是關於他的真理呢?「我是阿特曼(Atma,真我,真如自性),那是真正的我。」這才是真理。而人們卻以姓名、專業、國籍當作自己的身份,不以阿特曼為其生命基礎。汽車駕駛絕不會把自己當成汽車。同樣的,色身是汽車,阿特曼是駕駛者。人們忘記自己真正的駕駛角色,把自己當成身體,而身體其實只是一輛車子而已。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5年8月23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13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做服務該持何種態度?世尊今天予以解釋並激勵我們。

你們大老遠來,花那麼多錢,忍受那麼多不便,為的是什麼?是為了來見我並得到恩典,對不?那既然你來到這裡,為何還去和其他人接觸,尋求他人的恩惠?為何又落入那種慣性模式,使自己得不到我的臨在和恩典?忘掉所有其他的,遵守我的命令,我只想啟蒙你進入服務和愛的靈性道路。人家叫你看守一堆拖鞋,或挑水給口渴的人,或在大門口站崗,不要覺得那是一種羞恥。特權和快樂,在於你的技術和時間有派上用場來幫助他人。你渴望為我服務,我告訴你,服務那些服務我的人,和服務我,同樣讓我滿意。服務任何人都等於服務我,因為我在人人內部。那些生病的人和悲傷的人,你帶給他們的舒緩和快樂,會抵達我,因為我在他們心中,也是他們呼求的對象。神不需要你的服務,祂會腿痛或肚子痛嗎?試著去服務那些虔誠而有德的人,當一個dasanudasa——神的僕人的僕人。為人服務是服務神的唯一方法。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70年3月04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11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何謂解脫?我們何時能體驗到它?世尊今天清楚地予以解釋。

在這個世界上,有不尊敬父母的兒子,他們沒有體認到,父母生出他們,把他們養大,做出許多犧牲,忍受許多不舒適。他們一方面傷父母的心,一方面卻又向神祈禱。這根本不能被稱為真正的虔誠。這種虔誠能獲得解脫嗎?什麼是解脫?愚昧的人認為死後與神合一是為解脫,但並非如此,去除所有憂慮而變得快樂,乃是真解脫。它是解除窮人的飢餓,幫助有需要的人。所謂解脫,是去除困難、悲傷、憂慮、執戀,得到快樂、舒適、平靜、極樂。解脫不是指抵達某個目的地。去除每個人的憂慮,讓他們心中充滿至高平靜,是為解脫。免除自己的憂慮,是為解脫。解脫,那麼的簡單、微妙,人人可得,卻被人忽略。人們求死後解脫,可是解脫應該在活著的時候就去體驗。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2000年10月02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10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賅雅曲神咒(伽耶特黎真言)的意義為何?世尊賽巴巴今天為我們解釋。

賅雅曲神咒(Gayatri 伽耶特黎真言)遍滿一切處,它由三位神祇組成——Gayatri, Savitri, Saraswati (賅雅曲、薩維曲、薩拉斯瓦蒂),其中,第一位是感官的主神,第二位是教導真理的導師,第三位司掌語言。因此它是感官、心念、言語的三位一體。賅雅曲被尊為「吠陀諸部之母」。賅雅曲有五個面,是諸神的化身——Sarva devata swarupam。描述榮耀、冥思、祈禱,三大部份都包含在賅雅曲神咒裡了。一段祈禱文何時變得有意義?唯有當你穩定住你的心念,將其轉向神的時候。而其基礎在於靜坐冥想、祈禱和體驗。務必要讓思、言、行(身、口、意)和諧一致。賅雅曲神咒就是在教導這個偉大的一課。一個咒語裡面每一個小小的字或片語都有巨大的內在意義,它不能被貶抑為迷信。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5年5月06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9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在慶祝Raksha Bandhan節(慶祝一位姊妹和一位弟兄之間的神聖關係)之際,我們能從克里希那和黑公主之間的關係學到什麼?世尊慈愛地予以解釋。

一日,克里希那的三位太太Satyabhama, Rukmini, Jambavati和黑公主(Draupadi)看到克里希那的手指在流血,她們能看到,是因為她們非常親近克里希那。僕人們看不到,因為他們沒那麼接近克里希那。Satyabhama立即要一位女侍去取一塊布來,把克里希那的手指紮起來,而Rukmini則親自去房裡取來一塊布,黑公主立刻撕下她的紗麗的一角,把克里希那的手指紮起來。Satyabhama和Rukmini見到這一幕,彼此互看了一眼,欽佩黑公主的虔誠,感到慚愧,心想:「我們沒有黑公主那種愛、虔誠、和隨機應變。我們只執戀克里希那的形體,而未真正了解祂所需要的。」後來當黑公主遇到麻煩,向克里希那祈禱時,克里希那想起這件事,立即決定,時候到了,可以報答那天她所做的犧牲奉獻了!在這個物質世界,如果你要有某些東西,你得給些東西回去。如果你要買一條手帕,你去一家商店,給店員大約十盧比,他就給你一條手帕。同樣的,你也要獻一些東西給神,來得到祂的恩典。即使你只奉獻一點點東西,神也會給你豐富的回報。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6年6月30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8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哪三種有價值的財富是我們務必要累積的?世尊今天給我們一個重要訊息和提醒。

良好的行為、好的性格、以及模範品德,是吾人所能擁有的最有價值的財富。可是今日的人放棄了這三項財富,而追求世俗之物,沉浸於自己關心的事,自以為過著虔誠的生活。人不可能透過這種妄見而得「道」。所有他聽的講道、閱讀的書、所受的教育,都只在滋養這些妄見,而沒有幫助他求道。欲了悟「道」,必須去除這些妄見。今日的教育,都只在為了世俗目的來培訓學生。想想過去那些偉大聖者和知名人物,他們沒有受過這種教育,卻活出模範人生!你用每天所有清醒的時間學這些東西,只為了謀生,卻忘記了神,這樣會有什麼偉大成就呢?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8年5月29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7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為什麼紀律和明辨很重要,特別是對青少年?世尊今天為我們解釋。

紀律對學生來說至為必要,從你醒來的那一刻起,進行晨浴,冥想神,然後井然有序的做你份內該做的事,不偏離日常作息。每日作息變來變去是不好的,你不該某天在某個時間醒來,另一天在另一個時間醒來。每天的作息時間應該固定。在晨間寧靜的氛圍中,做完例行瑣事後,立刻撥出至少幾分鐘來以愛心冥想神。人的狀態是以規律和自制為基礎。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必須嚴格遵守。然後是明辨。這世界是好和壞、快樂和悲傷、對和錯、成和敗的混合。在一個充滿這種二元對立的世界,人必須不斷在對與錯、適當與不妥之間作抉擇。人不該讓自己被心念引領,他應該遵循理智的指揮。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8年1月16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6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供花給神代表甚麼意義?該注意哪些事項?世尊清楚地解釋祂對我們的期望。

花象徵心,花只被用來供神或你尊敬的人。心之花會被兩種邪惡生物感染:一個是我執(自負),另一個是嫉妒。自負是根據八種不同因素:財富、身體的壯碩、出生、學識、外貌、權力、青春和苦行苦修。其中最要鄙視的是自負於財富。只要這種我執佔主導地位,人就不可能明心見性。自負是人和神之間的一大障礙,必須徹底剷除。所有來自出生、財富、權力、學識、等等的驕傲都要完全拋棄。唯有將自傲當供品奉獻於神壇前,人才能發現他的真正本性。要以這種奉獻做為靈性之旅的第一步。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88年1月16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5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如何處置心中生起的無法接受的念頭和意圖?世尊今天慈愛地提供建議。

認清你的心念的運作。人被稱為manishi,意為有「心念」(manas, mind)者。人以其心念創造出自己的經驗世界,心念是什麼?不過是一捆念頭。念頭是何物?它們是每日生活的行動。因此,世界的進步或退步取決於每個個人的意圖和行動。這個世界並非本質上就是邪惡的,事實上,這世界並不存在邪惡!這世界沒有任何悲傷!所有悲傷和邪惡都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我們因為懷有惡性欲望而招來痛苦。時時保持心念純淨。一旦發現有不道德的意圖浮上心頭,就冥思神,以抵銷那些惡念的效應。不要一再回憶那些墮落的情感而強化它們,那樣就好像給植物澆水施肥一樣。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1年6月01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4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修行的真正目的為何?做功德的目的為何?世尊今天以清晰的語句和解釋提醒我們。

聖者毗耶薩只用兩句話教導吠陀聖典的精華:Paropakaraya Punyaya, Papaya Para Peedanam ——助人是功德,傷害人是罪業。Paropakara這個字有三個音節——Para, Upa, 和kara。Para意為至高的居所;Upa意為近、接近;Kara則意為去做或走去。所以Paropakara意為:人當行善助人,以接近神。此乃妥當的修行之路,奧義書之精髓也!Upanishad(奧義書)這個字的意義是,弟子要坐在神(古魯)跟前,神(古魯)的層級較高。所有的經典都教導人如何走近神。就好比人在天熱時走近一台空調以取得涼爽舒適一樣,當人走近神時,他會培養出神性素質。這就是修行。什麼是papam(罪業,罪過)?傷害他人是罪過;分階級、分類、差異化,忘了一體性,是罪過。名字和形體雖然各異,內在的聖靈卻是同一個。上帝和大自然是一體的,上帝是因,大自然是果。果不可能沒有因,把一體性看成多樣性,是一種罪過。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6年4月08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3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我們必須配備何種態度來贏得人生這場戰鬥?薄伽梵,我們慈愛的主,今天提醒我們。

在這個世界,「好」從「壞」中生,沒有「壞」,「好」無法存在。舉個例子,當你懷有一個欲望時,會伴隨著一種不滿,促使你去追求想要的東西。人生是一連串的欲望和失望、決心和懷疑、結合和分離。當我們的聖者們被問到關於這個世界的性質時,他們形容它是一個浩瀚的結合和分離的海洋。在這個海裡游泳,我們會遇到麻煩和悲傷的寶石,只有面對障礙,我們才能抵達一種神性境界。如果你在每一步都膽戰心驚,如果你不前進,生命就被浪費了。人生充滿了障礙,唯有悲傷與麻煩才能讓人生有價值。值錢的結果,唯有經歷困難才能得到。在這個世界裡,一切都可以靠修行達成,修行意為將壞的轉化為好的,將悲傷轉化為快樂。心念在這件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1年6月01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2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如何擴展我們的愛?世尊今天對我們解釋,給予幾個重要指示。

你要擴展你的愛,讓圈子盡可能大,如此一來,你對社區、對宗教、對國家的情感,才會變得是好的、值得稱許的。如果這些情感沒有讓你產生對其他社區、宗教、國家的愛,反而產生仇恨,那它們就變成有毒了。愛你的宗教,好讓你能更有信心的去實踐;人人都帶著信心實踐自己的宗教,這世界上就不會有仇恨了,因為所有宗教都建立在普世大愛的基礎上。愛你的國家,讓它變得強大、快樂而繁榮,成為一個能讓人發揮高等能力的場地。要覺得德里或加爾各答就像自己的家鄉或城市一樣,是自己的一部分。腳趾的痛,跟頭頂的痛,同樣讓你擔心。努力讓印度強大而快樂,好讓它不至於拖累其他國家,甚至成為一個誘惑。印度她曾經是人類的古魯,讓她再次扮演那個角色吧。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65年10月02日的神聖講道。

2025 年 8 月 1 日 《賽的啟發》

聲音檔連結
什麼是真正的修行?世尊清楚地講述,讓我們能努力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這種修行上。

修行不只是持名、拜神儀式、巴讚、等等。一切修行,其精髓在於服從神的命令。在神的寶庫裡,有許多寶石和貴重物品。神的本性為何?是給得比你所能了解的還多。但你若求,你的祈禱有可能不會實現。有一首泰盧固詩:「不要求,心念啊,不要求。你越求,越會被忽略。你該得的東西,神一定會給你,即使你不求。祂不是圓了夏巴里(史詩羅摩衍那裡的虔誠老婦人)的願望?她從來沒求過。祂不是救贖了鷹王賈踏宇?他從不求,但為了祂的緣故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神會賜予你多過你所能求的,只要你遵循祂的命令,全心全意敬拜祂,並完全交託。那就是真正的修行。
-薄伽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於1996年4月08日的神聖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