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己之所欲必施於人一一此即正法。」一沙迪亞賽巴巴
生命是不斷地學習。在我們的生命中,時時刻刻都有學習過程在進行著。在一整天當中,我們經由感官不停地在接收外在世界的資訊。心靈不斷地經由五官與物質宇宙接觸。因此必須訓練心靈由外界正確地接收資訊,好讓心靈能被提昇到更高層次。
只要我們由所接收的資訊中學習到一些東西,每一分鐘,都應該比前一分鐘更好。由於孩子沒有學習如何正確地接收感覺,在聽到一些事時就生氣或見到一些事物就變得情緒化,如此,心靈就會降低而無法提昇。
為了要從外界所接收的資訊中獲益,我們必須了解有關觀點及心靈的科學事實。舉個例子,在圖2中你看到什麼?
大多數的人會有同樣的回答:「我看見一個圓形的黑點。」這回答並不完全正確。正確的答案應該是:「我看見一片白色,而中間有一個小黑點。」這就是我們由外界接收資訊時的問題,我們傾向於看見我們所想看的,而忽略掉那些所不感興趣的事。
當我們看別人時,傾向於看別人的錯誤或不好的地方。即使,他們可能有很多美好的另一面。當人們閒聊時,就會談論許多醜聞及負面的事情,而不會去談美好的一面。報紙只會登出有關災難、罪行或醜聞作頭條新聞,而封面也會充斥類似的消息。好像我們的社會都沒有什麼好消息。
我們應該了解,不論自己思考什麼,就會變成什麼。如果,學生一直從新聞接收負面的報導,及在電視中觀看暴力影片等等,那麼他長大就會成為負面而暴力的人。因此,必須訓練孩子從每件事中看到美善。我們周圍的每件事都值得學習。即使是圖片中的黑點也會給我們一個啟示。
例如:兩個人在吵架後開始打架,並且互相傷害,我們不應該用手指著他們說,他們是壞人。相反地,應該由所見而學到一件事情。老師要問學生是否喜歡所看見的情況,孩子若回答說不喜歡。如此,老師就可以趁機說:「如果我們不喜歡,就不要做同樣的事。因為不喜歡看見別人吵架。所以,絕不與別人吵架。因為不喜歡看見別人打架,所以,絕不與別人打架。」
6-2
在學校中,為了幫助孩子一直看好事、想好事,老師必須指出每一件事物中的價值,並且在每一堂課中都把價值整合融入課程裡。讓我們看一些例子:
圖1有一座山,有時會有白雲覆蓋,有時可能會有烏雲籠罩。可能會有閃電、打雷或會有強風吹襲。(由於我們所教的是孩子,而不是科目,我們應該立即作出價值的整合。)不論山遭遇多少逆境,山還是保持寧靜而不受困擾。
所以同樣地,在我們自己的生命中,可能遭遇問題及困難,成功及失敗,可能會因為折磨而受苦。無論如何,我們的心靈必須像山嶺一樣,不論周圍發生多少事,都保持著沉著鎮定、寧靜,而不受打擾。當有機會帶孩子外出時,對他們所看到的每樣東西都加入價值。
以圖2的樹為例:在出太陽時,樹給予坐在樹下的男孩庇蔭及舒適。若是一位女孩來了坐在樹下,也可以享受到樹蔭。老師若坐到樹下,也會有同樣的感受。樹並不在意是誰來坐在樹下。不論貧、富、乞丐,甚至伐木者來砍樹前,先坐在樹下休息一會,樹還是同樣地把樹蔭及舒適給予每一個人。
所以同樣地,我們應該像樹一樣,充滿了愛與慈悲,沒有分別心地、平等地,為他人付出及幫助有需要的人。即使是企圖要砍樹的伐木者也一樣地接受到樹的照顧。因此,我們也應該愛與包容我們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