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8(六) 110(下)大樹班活動記錄-11

2022.05.28(六) 110(下)大樹班活動記錄-11

大樹班(國、高中生)
時間:上午10:00-12:00
1.淨心活動:默念21次太陽神咒與做光的冥想,為世界祈福。MP3🙏🏻 Samasta Loka Sukhino Bhavantu(願天下蒼生幸福快樂!)

2.分享賽的教導:
「當好人和壞人交往而不反對壞人時,他們就得對壞人的罪行負擔一份責任。當不義和不法的勾當發生時,那些不出面制止或袖手旁觀的人,神甚至也會消滅他們。」
When the good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wicked and do not oppose them, they shar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deeds of the evil doers. The Divine destroys even those who either do not oppose or remain passive while injustice and wrong - doing are perpetrated.

3.主題分享:
由周燁老師帶領,分享的主題是《神奇的錯視藝術》。

我們從基礎的錯視圖談起,魯賓之杯、看似較長實則同長的線條、看似彎曲的直線、顏色的深淺錯覺、視覺殘留造成的黑點與色滲現象等等。老師準備很多範例與同學分享,許多人會因此認為眼見不為憑,其實錯視的主因是大腦,眼睛接收自然的視覺信息,大腦賦予信息意義構成我們的認知。

錯視也應用在許多領域,像藝術家艾薛爾的圖地反轉與四方連續、達利的嘴唇沙發配合環境變成人臉,或著說電影動畫本身就是錯視的產物,從每秒格讓我們以為圖像在動。古早電影的特效,運用距離差讓人登上離鏡頭較近的模型恐龍。現在的電影做的事相同,只是工具數位化,而老電影老動畫相對較好講解。

另外也分享一個建立幻覺的影片,用木板隔開右手,矽膠手放在慣用位置並蓋上袖子,同時用尺觸碰真手與假手,到後面即沒有碰真手,假手也有感覺,即使知道那是假手,這其實也是廣義的錯視。視覺是建構幻象的重要元素,我們也分享了親近的例子,如自由廣場的地景藝術,在特定角度看起來特別立體,未來如果疫情緩和能有實體課程,我們可以一起挑戰畫3D畫等實做,體驗錯視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Gif錯視圖:連結
假手幻覺建立:影片
2022.05.14(六) 110(下)大樹班活動記錄-10

2022.05.14(六) 110(下)大樹班活動記錄-10

大樹班(國、高中生)
時間:上午10:00-12:00
1.淨心活動:默念21次太陽神咒與做光的冥想,為世界祈福。MP3🙏🏻 Samasta Loka Sukhino Bhavantu(願天下蒼生幸福快樂!)

2.分享賽的教導:
剷除敗德之事是達致永生的唯一途徑。
Removal of immorality is the only way to immortality.

3.主題分享:
主題分享:LOGO. so..go…
由婉琪老師帶領。
提到設計,其應用範圍之浩瀚無垠可謂是無處不在:小到這次課程需準備的紙筆,大到你我身處的空間環境,都存在很值得探究的設計歷程。這次的標誌徽章設計課有演變、有賞析,最後來到實作:替自己製作個人徽標。

今天的LOGO課程,從它的祖先「圖騰」說起,分享了關於龍圖騰的傳說,也挑選大家的姓氏圖騰一併呈現。接著是達悟族的船之眼、埃及的真知之眼,日本和英國皇室的家徽,到後來最古老的國旗:丹麥國旗和以色列的國徽。這些皆可說是LOGO徽標的前身。

進入主題LOGO徽標後,從定義(用作識別的一種圖像、符號或象徵物)開始,到LOGO設計的原則:簡單、難忘、永恆、彈性、合適,期間用實際的例子(NIKE、國家地理、Animal Planet、聽奧、CocaCola、PEPSI-COLA、玩具反斗城..等)搭配說明,讓接著要為自己打造LOGO的同學有所依從。

參與的大家真的很厲害,在短短10分鐘內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化為圖像,分享出來!這一堂課除了稍稍認識LOGO,其實更深一層是希望能回來更認識自己,藉由視覺化的過程,想想自己這個品牌,想要呈現什麼樣的自己。
謝謝大家的參與,第一次在線上分享超過一個小時的主題,其實是很緊張的。在最後的回饋中,知道了這堂課對你們產生的意義,再次謝謝!

反思:
1.課程準備太匆促,有一些內容沒及時傳達,很可惜!
2.與同學互動一開始幾乎是單向的,要調整方式,避免浪費時間。
3.網路環境不佳,會斷線,需再調整。
2022.05.07(六) 110(下)大樹班活動記錄-9

2022.05.07(六) 110(下)大樹班活動記錄-9

大樹班(國、高中生)
時間:上午10:00-12:00
1.淨心活動:默念21次太陽神咒與做光的冥想,為世界祈福。MP3🙏🏻 Samasta Loka Sukhino Bhavantu(願天下蒼生幸福快樂!)

2.分享賽的教導:
我嚴詞責備和懲罰某些人;倘若他們不是我的,我早就放棄他們,不去管他們的過失了。我擁有權利去處罰我認為是我的人。
I speak harsh and punish some persons. If they are not mine, I would have given them up and not cared to take notice of their lapses; I have a right to chastise those whom I feel are mine.

3.主題分享:
專題分享:「紀錄片」給我的開釋
主講人:唐一寧 /敲響3次金鐘、1次入圍的紀錄片製作人

人的一生,就是一部 「紀錄片」。儘管片子的背景由哪個年代為主軸,沒人說得準(因為你的出生自己不能決定),但是劇本怎麼寫,情節怎麼發展,自己多半可以操控。那些不能操控的部分,也請在人生劇本裡保留一個位置,而它的名字就叫「意外」!
誰適合從事紀錄片製作?紀錄片製作需要哪些心理準備?片子做給誰看?需要花很多錢嗎?記錄了別人,是否也該記錄一下家人?在15年紀錄片製作的過程中,我得到許多開釋。我的人生劇本情節,有新增也有刪除,不論新增或刪除,都是為了成就一本自己滿意的劇本。你開始認真寫自己的劇本了嗎?對紀片製作有嚮往嗎?我們一起交流交流。

很開心和大家分享我的紀錄片人生。我不確定自己能給予大家什麼,但相信這個團體的每個人早已在沉靜的氛圍和自我探尋中,過著有意識的生活。儘管疫情限制了我們的生活,但期許大家繼續保持沉穩和安靜,內觀自己、外觀世界、注重健康的作息,唯有自己強健起來,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加油,一起前行….

回饋:
在今天的專題分享中,一寧老師在她的專業領域中,輕鬆分享她深厚的工作經驗,其中有三個重點讓我印象深刻:
1.保持好奇探索的心態,勇於接觸不同面向的事物,面對不同的挑戰,嘗試各種可能。
2.把握機會展現自我,便能接觸更多的機會,也因此從中得到更多的成長,如此形成不斷往前的正向循環。
3.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麼,這樣便能持續自己的工作熱情,也因此較易得到認同與支援,進而克服困難的挑戰。

這一堂課很榮幸邀請到具豐富紀錄片和電視台工作經驗的唐一寧老師來主講,老師的紀錄片主題橫跨歷史紀錄片、自然生態、社會事件等。她熱情的分享如拍攝者不帶主觀,而是要盡力呈現受訪人的主觀的拍攝心得, 以及拍攝影片的核心精神,為何而拍的初衷,還有如何隨機應變、見招拆招的解決任何困難(從的告別式的名單找到被採訪人等),最後談到未來電視台不一定存在,但手機的普及會讓大家拍出自己或家人的故事。